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三十八章 自主決策(2/5)

作者:閃爍字數:1659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36

    關鍵是,信息本身並沒錯。

    積極聯係歐洲國家,希望獲得歐盟的支持,表明英國在為戰爭做準備。事實上,英國也確實在為戰爭做準備!

    從英國獲得的情報,證明了李存勳的猜測。

    英國政府玩的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喬治回到倫敦之後,立即簽署了一份秘密行政令,批準了2037年度的特別預算,並且將預算經費由最初的128億提高到了377億,足足增加了249億。雖然在戰爭爆發前,英國增加主要用於情報機構的特別預算沒有什麽好奇怪的,但是不管怎麽算,英國的幾家情報機構都不需要如此多的特別預算。也就是說,英國政府通利用了特別預算不透明的特點,通過情報機構進行戰爭準備。

    用劉曉賓的話來說,新增特別預算的很大一部分落入了軍火企業手中。

    當然,特別預算不是戰爭費用,也不是用來采購軍火。

    現代戰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耗費驚人。別說戰爭,一場規模有限的衝突都能耗光一個中等發達國家一年的財政收入。以藏南衝突為例,在這場規模非常有限的衝突中。共和**隊的開支竟然超過了1萬億。由此可見,哪怕馬島衝突的規模非常有限,377億特別預算恐怕連1周的消耗都頂不上。用來采購軍火也不現實,根據英國的國防預算,377億特別預算最多隻能購買8艘戰艦、或者40架戰鬥機,連組建1支航母戰鬥群都不夠。再說了,武器裝備的生產與建造有一定的周期,如果戰爭很快就會爆發,除非國家進行戰爭動員,不然按照正常方式采購軍火都來不及了。

    毋庸置疑,這筆特別預算不是沒有意義,而是意義非凡。

    劉曉賓在電話中明確提到,李存勳已經根據這一情況,斷定英國已經在進行有限的戰爭動員了。

    也就是說,英國將對國防軍事工業進行調整。

    377億特別預算中的大部分都將用來支持軍火企業提高生產能力。

    這裏,已經涉及到了戰爭動員。

    在隻考慮英國的基本國情,不考慮外界因素的情況下,英國政府此舉就能理解了。作為五個核大國,英國擁有相對完善的國防工業體係,即便放眼全球,英國的軍事工業也不算落後。問題是,英國的軍事工業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即高度“國際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妄圖恢複“日不落帝國”的影響力,提出了“全麵振興計劃”,但是在殘酷現實的影響下,不但提出“鐵幕政策”的首相被選民趕出了唐寧街10號,英國的“帝國夢”也就此破滅,從此搭上了美國戰車。成為美國最忠實的盟友。美蘇冷戰期間,根據北約集團的需要,英國的軍事工業體係成了美國的有效補充,取得了一些至今都讓英國人倍感驕傲的成就,比如“3V轟炸機”、“鷂式戰鬥機”、“無敵級航母”、“挑戰者坦克”等等。進入“後冷戰時期”,因為最大的外來威脅突然消失,不但英國的軍事工業失去了發展方向,以北約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也失去了奮鬥目標。受此影響,整個西方世界的軍事工業迅速萎縮。為了避免因此導致國家安全體係崩潰,歐洲國家率先通過“國際化”整合在冷戰時期形成的龐大軍事工業體係。得益於雄厚的基礎實力,英國與法國、德國一道成為了這場“吞並運動”的贏家。進入21世紀,英國的軍事工業已經全麵“國際化”,幾乎所有軍事項目中都存在國際合作的背景,連被譽為“英國曆史上最偉大軍事工程”的“喬治五世”級航母的設計與建造工作都是在與法國合作的情況下進行的,雖然法國沒按當初的承諾采購“希拉克”級航母(“喬治五世”級的法國版),但是很多關鍵技術來自法國,很多合同也轉包給了法國企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