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四十一章 應對措施(3/4)

作者:閃爍字數:1546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39

    不能通熱線電話。總得想個辦法把信號送出去。

    不得不說,美國的政治製度幫了布蘭迪諾的大忙。

    4月5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份敦促聯邦政府在日趨緊張的南大西洋爭端中發揮作用的法案,隨後該法案在參議院的表決中獲得批準,在兩天後送到布蘭迪諾的手上,等待總統簽署生效。

    按照美國的製度,總統要麽簽署該法案,要麽行使否決權。

    毫無疑問,布蘭迪諾沒有任何理由否決這份由國會的外交委員會與國防委員會共同起草的法案,更沒有理由錯過向中國發出信號的機會。

    4月7日,布蘭迪諾正式簽署《涉外法案》,並且責成五角大樓履行該法案。

    美國此舉立即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重大反響。

    別說半島電視台等一直盯著美國的新聞媒體,就連CNN在做相關報道時都提到,美國總統此舉是對共和國向阿根廷出售軍火的直接回應,是美國針對馬島爭端采取的行動,也是美國即將幹預南大西洋局勢的明確信號。

    從某種意義上講,《涉外法案》的影響比“對阿軍售案”大得多。

    按照該法案的規定,在與美國利益息息相關的盟國卷入地區衝突的時候,為了捍衛美國利益,美國聯邦政府有權、也有義務采取適當的行動,比如為盟國提供包括情報、物資與非戰鬥人員在內的軍事援助,無須因此征求國會意見。

    由此可見,除了直接派兵參戰需要國會批準之外,總統獲得了不完全的戰爭授權。

    根據這一法案,美國可以名正言順的為英國提供軍事情報、武器裝備、彈藥物資,乃至軍事人員。

    事實上,美國確實這麽做了。

    布蘭迪諾簽署法案後不到4個小時,五角大樓就將儲備在3處英國空軍基地裏的數千噸彈藥轉交給了英國空軍,其中包括數百枚專門用來攻擊軍事基地的遠程導彈,以及上百條最先進的航空反潛魚雷。

    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根據後來陸續公布的一些消息,利用《涉外法案》授予的權力,布蘭迪諾在數日之內簽署了數份與援英相關的總統令,以援助、贈送、租借等方式,向英國提供了包括1200枚空對空導彈、2000枚對地攻擊導彈、800枚艦載防空導彈、1000枚高超音速巡航導彈、2400枚精確製導炸彈在內的數千噸軍火,以及用來改進F-46A戰鬥機的大量設備。雖然這些援助隻占戰爭消耗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對於正在積極備戰的英國來說。美國的“無私幫助”既能緩解燃眉之急,又能振奮士氣,對緊張的南大西洋局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引發馬島衝突的最後一個關鍵因素。

    當然,布蘭迪諾沒有忘記此舉的主要目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對英援助的現實意義就是要讓共和國知道,美國不會輕易放棄英國,更不會在南大西洋爭端上做出讓步,隻不過,美國不會單方麵擴大衝突,更不會激化矛盾。

    從對英援助清單就能看出,美國提供的物資更多的是在表達美國的態度。

    如果從現實需要出發,美國首先就得為英國提供艦載防空導彈,特別是用於區域防空與反導的遠程防空導彈,以及用來增強反導能力的艦載能量攔截係統。根據英國海軍的規模與平時裝備情況,可以算出,英國遠征艦隊至少需要補充2400枚防空導彈,而美國隻提供了區區800枚,僅為需求的三分之一。其他的援助,多少都無關痛癢。1200空對空導彈根本沒有多少意義,因為英國海軍艦載戰鬥機主要使用國產導彈,而且有不少庫存。2000枚對地攻擊導彈的意義也不大,因為在奪取製空權之前,英國遠征艦隊用不上這些彈藥。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就更加不靠譜了,因為這些導彈一般由轟炸機攜帶,用來摧毀那些高價值戰略目標,很少用在戰術行動中。精確製導炸彈更是可有可無,英國海軍不缺少這種彈藥,而且在戰爭中很難用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