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四十四章 第一槍(2/4)

作者:閃爍字數:1510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42

    按照裴承毅的估計,參加倫敦首腦峰會期間,與阿根廷總統塞隆單獨會晤後,王元慶就意識到他之前的安排過於理想化,局勢不可能按照他的預料發展。萬幸的是,對於已經執政10年的王元慶來說,這種意料之外的事情並不罕見,他早就學會了用隨機應變應對預料之外。

    最大的變數不是阿根廷,也不是美國,而是英國。

    不得不說,王元慶對這個歐洲老牌帝國的了解還不夠徹底。按照裴承毅的估計。王元慶在最初的時候並不認為英國是個挑戰,而是把英國當成了美國的附庸,而且是沒有多少頭腦的附庸。導致這一錯誤判斷的原因很有可能與全麵核裁軍有關,英國在全麵核裁軍中采取了跟隨美國的政策,並沒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製訂相應的政策。不管怎麽說,因為低估了英國的主動性,所以王元慶對馬島局勢的判斷出現了偏差。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也能看出,英國積極備戰對激化馬島爭端的影響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回到國內,委任李存勳全權負責涉及到馬島衝突的事情,積極推動對阿軍售,都可看成是王元慶針對新情況做出的調整。

    直到這個時候,王元慶才找到了正確的解決辦法。

    並不複雜,簡單說就四個字:將計就計。

    如果裴承毅的分析沒有錯,那麽王元慶不但是第二次馬島戰爭的始作俑者,還是世界新格局的開創者。

    隻不過,落實到具體事務上,很多因素仍然不受控製。

    別的不說,開戰時間就超出了王元慶等人的預料。

    用裴承毅的話來講,雖然針對新的局勢做出了調整,但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護共和國的利益,最好將第二次馬島戰爭的爆發時間控製在4月30日左右,因為要到這個時候,共和國的“憲法修正案”才將進入最為關鍵的全民表決階段。

    結果,戰爭在4月20日就爆發了。

    戰爭在怎麽時候爆發,並不是對每一個人都有直接影響。對閔瑞麟來說,在20日登上馬島與在30日登上馬島就沒有多大區別。

    在474名突擊隊員中,閔瑞麟是唯一一個“非誌願”者。

    按照最初的計劃,將由華安公司根據與阿根廷軍方簽署的合同,從共和國退役軍人中招募雇傭兵。再將他們派往阿根廷。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劉曉賓覺得這麽做不太穩妥,畢竟現在的退役軍人已經不是康曉霆那個時代的退役軍人了,思想觀念差別很大,一支400多人的雇傭軍失去控製,後果將難以想像。針對這一情況,劉曉賓當機立斷,找到即將與項鋌輝一同退役的盧誠聞少將,要他派一名總參特種部隊的高級軍官以退役軍人身份去華安公司應聘,條件並不苛刻,要與華安公司高層有比較密切的關係,而且能夠輕而易舉的擊敗其他幾百名雇傭兵,成為這支武裝力量的領頭羊。盧誠聞沒把這當成回事,按照劉曉賓的要求把手下的官兵梳理了一番,最終找到了閔瑞麟。

    對於已經混到上校軍銜,眼看著就能成為準將的閔瑞麟來說,去阿根廷肯定是苦差。

    為了讓閔瑞麟全身心的投入新的工作,盧誠聞做出保證,即完成這次任務之後,他將親自替閔瑞麟申請晉升嘉獎。雖然盧誠聞的保證有很大的水分,因為等閔瑞麟從阿根廷回來的時候,他還在不在軍隊裏都是個問題,但是劉曉賓的保證就靠譜得多。按照劉曉賓的說法。隻要閔瑞麟做好了這件事情,就算在總參特種部隊得不到晉升,也可以通過掛靠軍情局當上將軍。因為劉曉賓不但是現任軍情局的準將副局長,還是鐵定的下任少將局長,所以他的保證更有價值。

    隻不過對閔瑞麟來說,誰的保證都差不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