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五十八章 爭分奪秒(3/4)

作者:閃爍字數:14312更新時間:2020-02-25 03:08:54

    衝突爆發前,歐盟主要成員國紛紛表態支持英國。不是歐盟真要出兵幫助英國守衛福克蘭群島,而是想通過表明態度的方式,讓正在暗中推動衝突的兩個超級大國充分考慮歐盟的影響力,將衝突扼殺在萌芽狀態。衝突爆發後,歐盟陷入兩難境地;如果支持英國,收複福克蘭群島之後,英國首先感謝的不是歐洲大陸國家,而是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如果不支持英國,更有可能使英國加快“脫歐入美”的步伐,與歐洲大陸國家分道揚鑣;在向左走與向右走都是死路的情況下,大陸國家的態度變得模棱兩可就沒什麽好奇怪了。由此可見,早在戰爭爆發前,歐盟主要成員國就知道,需要一場衝突的不是英國與阿根廷,而是美國與共和國,不管兩個超級大國的最終目的是什麽、以及衝突的最終結果如何,歐盟都不可能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隨著特遣艦隊從樸茨茅斯出發,歐盟的“中立政策”也走到了盡頭。

    用比利時“聯合晚報”的評論來說,不管衝突的結果如何,歐洲大陸國家必須在局勢進一步明朗之前做出選擇,並且充分發揮歐盟的影響力,而不是等到沒有選擇的時候再被動麵對殘酷的現實。

    問題是,歐盟有可能立即做出選擇嗎?

    可以說,擁有近5億人口、成員國總麵積超過800萬平方千米、國民生產總值為美國的110%(共和國的92%)、擁有大量尖端技術的歐盟沒能成為“第三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歐盟是“國家聯盟”。

    別的不說,任何重大決定都需要獲得所有成員國政府或者立法機構批準。

    雖然這種“集體協商製度”是維護歐盟團結的基石,但是也成了製約歐盟的障礙。麵對千變萬化的國際局勢,如果不能及時決策、果斷行動,而是等20多個政府或者20多個議會詳細討論,歐盟永遠都不可能成為“第三極”。

    事實上,正是如此,法德意三國才會捐棄前嫌,共同推進“政治一體化”。

    回到馬島衝突的現實問題上來,隨著局勢逐漸明朗,歐盟的處境也就愈發尷尬。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雖然兩個超級大國都想借馬島衝突達到某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兩個超級大國不但沒有擴大衝突的意思。反而在極力控製衝突範圍,避免讓衝突演變成戰爭。也就是說,這場看似驚天動地的地區衝突不會持續太久,在某一方輸掉贏得最終勝利的籌碼之後,衝突就會結束。如此一來,以歐盟的決策機製,即便將出兵協助英國收複福克蘭群島的法案體檢歐洲議會,再由各國議會進行表決,或者以自發的方式成立聯合艦隊,恐怕沒等大陸國家的聯合艦隊離開港口,衝突就技術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歐洲大陸國家擺明態度,美國與共和國很有可能為了共同的利益,即阻止歐盟成為“第三極”,使世界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對衝突雙方施加影響,提前結束衝突。

    讓歐洲大陸國家十分尷尬的就是這個問題,即直接介入不會有任何收獲。

    當然,這不是說歐盟就一無是處了。隻要把握好時機,加上足夠好的運氣,歐盟仍然有機會發揮影響力。

    在此之前,歐洲大陸國家要做的就是盡量創造機會。

    回過來看,不管是意大利的廣播公司,還是法國的電視台,以及德國的廣播公司,實際上都在為歐洲大陸國家創造機會。站在歐洲大陸國家的立場上,強調阿根廷的軍事實力沒有任何不良影響,到時候英國打贏了,可以說成是大陸國家的提醒幫了大忙,如果英國打輸了,則可以把責任推到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身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