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六十八章 搶先攻擊(3/4)

作者:閃爍字數:16424更新時間:2020-02-25 03:09:03

    不管是攻擊潛艇,還是戰略潛艇,因為會產生巨大噪音的推進係統部署在尾部,所以艇尾方向一直是被動聲納的探測盲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戰略潛艇主要采用兩個辦法,一是使用拖拽式聲納,二是做無規則的回旋機動。很明顯,這兩個辦法在攻擊潛艇上都不太適用。雖然各國攻擊潛艇都配備了拖拽式聲納,但是在絕大部分時候,拖拽式聲納根本派不上用場。說簡單點,在可以使用拖拽式聲納的時候,攻擊潛艇基本上不需要考慮來自後方的威脅,或者說周圍根本沒有威脅,而在需要考慮潛在的威脅時,為了保證機動性,攻擊潛艇的艇長都不願意放出拖拽式聲納,極端情況下甚至會主動切斷拖拽式聲納。用共和國潛艇艇長總結出來的經驗,隻有在搜尋潛在對手的戰略潛艇等低強度對抗中,攻擊潛艇才有使用拖拽式聲納的機會,而在高強度對抗與作戰行動中,攻擊潛艇很少有機會使用拖拽式聲納。回旋機動的問題也一樣,攻擊潛艇不是戰略潛艇,很少在某一海域進行往返巡邏,執行的任務往往具有時限性,也就必須減少航渡時間。就拿“蝠鱝”號這次的作戰行動來說,為了及時到達交戰海域,不得不一度將航速提高到30節以上,哪有時間在途中逗圈子?

    對攻擊潛艇來說,要想解決“聲納盲區”帶來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編隊行動。

    2艘“亞特蘭大”級除了掩護前麵的X艇之外,還利用側舷聲納,監視對方艇尾方向上的動靜。做到相互掩護。如果不是啟動了主動噪音控製係統,恐怕“蝠鱝”號早就被美國潛艇發現了。

    作為攻擊方,肖靖波就得充分利用敵艇的“聲納盲區”。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以及其他潛艇與美國潛艇對抗後總結的數據,“亞特蘭大”級尾部聲納盲區在水平左右15度與垂直左右10度之間,為一個橢圓形截麵的漏洞區域。雖然不清楚X艇的聲納盲區有多大,但是按照“亞特蘭大”級計算,就能得出3艘潛艇聲納盲區的重疊區域。在這個區域內,3艘潛艇的被動聲納都發現不了逼近的魚雷。也就是說,隻要讓魚雷盡量在這個區域內畢竟目標,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魚雷的攻擊成功率。

    對肖靖波,以及軍械長來說,高度發達的電子設備幫了大忙。

    在火控計算機的幫助下,軍械長不用像20年前的前輩那樣靠腦袋計算火控數據,所有複雜計算工作都交給了計算機,軍人要做的隻是確定是否攻擊,在什麽時候攻擊,以及下達攻擊指令。

    當然,下達攻擊指令不是軍械長的事情。

    20點不到,肖靖波開始下達攻擊前的準備指令。

    也就在這個時候,X艇突然左轉,2艘“亞特蘭大”級也跟著左轉。

    沒等肖靖波反應過來,3艘美國潛艇就開始加速。

    很明顯,美國潛艇肯定收到了新的命令。

    根據當時的情況,3艘美國潛艇很有可能收到了前去攔截“快速船隊”的命令,因為當時快速船隊已經離開了裏奧加耶戈斯,而且3艘美國潛艇就在馬島西北海域,除了在馬島西麵活動的1艘英國潛艇與1艘“亞特蘭大”級之外,這3艘美國潛艇距離“快速船隊”可能經過的航線最近。更重要的是,那艘“快速”級與“亞特蘭大”級參與了伏擊阿根廷船隊的作戰行動,隻有“快速”級的魚雷架上還有4枚反艦導彈,而“蝠鱝”號跟蹤的3艘美國潛艇沒有參加伏擊阿根廷船隊的戰鬥,應該各有10多枚反艦導彈。“快速船隊”離港後,就以75節以上的速度向西航行,美國海軍不可能不知道,對付“快速船隊”的理想武器不是重型魚雷,而是反艦導彈。如此一來,美國海軍肯定會讓3艘潛艇轉向南下。

    問題是,美國潛艇突然轉向加速,讓局勢變得對“蝠鱝”號不太有利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