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七十四章 情報網絡(1/4)

作者:閃爍字數:14700更新時間:2020-02-25 03:09:09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七十四章 情報網絡

    接到裴承毅的電話。劉曉賓做了兩件事,一是調整軍事偵察衛星網絡,二是聯絡潛伏在英國的間諜。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超級大國間的冷戰不但對人類社會構成了巨大威脅,還消耗了大量物質財富,對人類文明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麵影響,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認為,超級大國間的冷戰對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以美蘇冷戰為例,在近半個世紀中,幾乎所有推動社會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重大技術革新都與軍事對抗有關,比如電子計算機、互聯網、航天、複合材料、基因工程等等。中美冷戰也不例外,按照得到國際學術界普遍承認的觀點,如果沒有中美冷戰,電力**不會在短短10年內波及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在短短20年間創造出超過整個20世紀的巨量社會財富。別的不說,如果沒有共和國與美國的對抗,複合蓄電池肯定不會迅速普及推廣,而會被共和國壟斷,隻給一個國家帶來巨額財富,而不是改變整個人類的命運。讓人類文明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毋庸置疑,超級大國相互對抗是推動技術發展的最強動力。

    航天也不例外,沒有超級大國的相互對抗,不管是共和國中央政府、還是美國聯邦政府都不可能在建造空間站、到月球建立殖民地與登陸火星的行動中投入數千億、甚至數萬億的經費,同樣的,也不可能在軍事航天領域投入巨額資金。

    在某種程度上,軍事偵察衛星的進步就是軍事航天的一個縮影。

    自從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人類的航天活動就與軍事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80年的人類航天史就是80年的軍事鬥爭史。所謂“站得高看得遠”,航天無疑是軍事鬥爭的製高點。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作為首個將足跡邁出大氣層的國家,前蘇聯倒在了爭奪“製高點”的道路上,被一份子虛烏有的“星球大戰”計劃搞得昏頭轉向,不但迷失了方向,還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

    因為有前蘇聯的教訓,所以共和國在爭奪“製高點”的時候就要理智得多了。

    早在21世紀10年代,在共和國、美國與俄羅斯的積極推動下,數十個國家簽署了《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條約》。雖然這份國際條約並不完善,甚至被很多國家稱為“超級大國的霸權條約”,比如其中隻規定不得進行以戰略進攻為目的的軍事航天活動,而不是禁止一切軍事航天活動,從而為共和國與美國發展國家防禦係統留了後門,但是從整個人類文明的高度來看,在份國際條約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至少保證了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幾個有能力的大國都沒有在外層空間部署進攻性戰略武器。為推動全麵銷毀核武器,以及締結真正意義上的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條約奠定了基礎。

    當然,一份沒有多少約束力的國際條約並不是限製軍事航天的主要問題。

    不管是共和國還是美國,都公開承認,限製航天活動的因素隻有一個:成本。

    雖然隨著可控聚變核電站的全麵普及與推廣,電能價格已經降到了接近零的程度,即便不考慮新技術對航天帶來的幫助,航天推進劑的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也正是電能價格迅速降低,氫氧發動機才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航天畢竟是航天,費用肯定比航空高,在航空尚且沒有得到全麵普及的情況下,要想把航天變成人類的普遍活動,顯然不現實,短期內根本沒有可能性。

    毫無疑問,軍事航天也麵臨同樣的問題。

    在建設國家戰略防禦係統的時候,共和國成立了天兵,後來又在天兵的基礎上組建了與陸海空三軍平起平坐的天軍。第三次軍事改革開始後,天軍提出了一份涉及到未來30年的長遠發展規劃,其中就明確提到,能否降低航天發射成本。將是天軍能否在未來戰爭中發揮致勝作用的關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