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八十五章 決戰跡象(3/4)

作者:閃爍字數:1655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9:19

    連續吃了兩吃虧,杜奇威總算進步了許多。

    當裴承毅冷靜下來,從頭到尾分析美英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時,不得不相信,就算杜奇威不是真正的決策者,也離決策者非常近,因為一路下來,美英的行動不但有明確的針對性。而且不局限於一種套路,給人一種摸不著北的感覺。

    別的不說,美國當局一直羞羞答答,卻出動潛艇秘密參戰就完全矛盾。

    同樣的矛盾還有很多,比如美國總統沒有在西約集團為英國尋求幫助,卻把最得力的軍事助手派往倫敦。再比如,美國至今沒有向英國提供與作戰密切相關的彈藥,卻把自己的戰鬥機交給英國海軍。

    矛盾越多,越讓人難以摸清美國的意圖。

    當然,裴承毅不是那種隻看表象的人。

    毫無疑問,美國的最高目的是幫助英國打贏馬島戰爭,又不至於得罪拉美國家。

    抓住這個重點,再來看美國的所作所為,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做出這個判斷後,裴承毅的思路清晰了很多。

    可以說,美國的眾多矛盾就是由最終目的造成的。如果可以像以往的戰爭那樣,明確表態支持某一方,美國政府早就站出來了。

    落實到行動上,裴承毅不得不相信,杜奇威正在努力掌握主動權。

    從根源出發,為了達到最終目的,不管是美國總統、還是杜奇威,都會爭取把戰爭控製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衝突不能持續太久,不能讓雙方傷筋動骨。毋庸置疑,布蘭迪諾把杜奇威派到倫敦去,就是要讓杜奇威設法盡快結束衝突,避免讓衝突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美國總統通過此舉明確無誤的告訴共和國,如果局勢失去控製,需要承擔責任的不是美國,而是共和國。當然,美國總統還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隻要共和國做得不是太過分,美國不會製造新的爭端。為此,杜奇威肯定會想方設法的達到目的,而英國要想取得勝利,首先得擊敗阿根廷空軍與阿根廷海軍,使阿根廷喪失戰爭能力,最終派遣陸戰隊反攻馬島。

    問題就在這裏,因為這是一個新的矛盾。

    從純軍事角度看,在特遣艦隊的戰鬥力有限的情況下,最理想的辦法是通過小規模空戰消耗阿根廷空軍的戰鬥力,最終使阿根廷空軍喪失作戰能力。雖然共和國會在戰爭期間為阿根廷提供幫助,比如提供戰鬥機,甚至提供飛行員,但是從共和國到阿根廷最短的航線都有3萬多千米,而從美國到英國的不過數千千米,就算到南大西洋也不過1萬多千米,美國的優勢極為明顯,在高消耗戰爭中,共和國占不到多少好處。可以說,隻要英國當局有破釜沉舟的決心,遲早都能取勝。

    英國當局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嗎?

    回答明顯是否定的,即便不考慮戰爭對英國經濟的影響,也得考慮政治問題。也就是美國的政治意願。在美國急於盡快結束衝突的情況下,不管英國當局有什麽想法,都沒有實際意義。

    也就是說,從政治上講,衝突絕對不能演變成消耗戰。

    戰爭不過是最高級別的政治鬥爭,得為政治服務。戰爭的本質決定了,這場衝突不可能按照純軍事的方式進行。

    也就是說,杜奇威會謀求一場決戰。

    一場能夠決定勝負的決戰。

    顯然,杜奇威不會讓英國輸掉這場決戰,所以會等到時機成熟後,按照他選擇的方式開始,而不是按照裴承毅的想法開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