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一百零五章 占領區(3/4)

作者:閃爍字數:13666更新時間:2020-02-25 03:09:39

    按照尼泊爾當局與共和國達成的協議,占領北方邦與比哈爾邦之後,尼泊爾當局必須做到三件事情:一是保證永遠不吞並占領區、不支持占領區獨立、不鼓動占領區獲得更高的自治權,並且不人為改變占領區的民族與人口結構;二是確保占領區的和平與穩定,在印度恢複正常秩序之後交出軍事管製權;三是在嚴格履行戰前協議的基礎上,即將糧食產量的四成提供給其他地區的基礎之上,還要以市場平均價格向其他地區出售兩成糧食,也就是全年糧食產量的六成都得輸往印度其他地區。

    可以說,這…要求已經表明共和國當局對尼泊爾非常厭煩了。

    事實上,尼泊爾政權在數年之後垮台,新成立的民選政府上台後,一改對外政策,撤回了所有駐印占領軍,並且加入了由共和國主導的“大印度”計劃,即合並幾個國家的占領區、逐步解除對印度的軍事占領,就是對之前的錯誤政策的大調整,也是這份“三項協議”的直接產物。

    相對而言,錫金的占領區微不足道。

    雖然按照最初的秘密協議,錫金獲得的好處就是獨立建國,沒有資格像其他參戰國那樣,在印度獲得占領區,但是印度戰爭結束之後,受複雜的國際形勢影響,共和國當局決定提高錫金的地位,即從共和國的占領區中劃分一部分給錫金。當然,分給錫金的占領區不會大到哪裏去,畢竟錫金隻是一個人口不到100萬的彈丸小國,國內尚且一塌糊塗,哪有能力去占領別的國家呢?因此,不但分給錫金的占領區隻有“印度走廊”中的一小塊,也就是以西裏古裏為中心的一塊麵積不到5000平方千米的地區。

    共和國此舉,可謂意味深長。

    首先是占領區的劃分上,讓錫金控製西裏古裏地區,等於將印度東北地區與恒河平原徹底隔絕開了,如果該地區由共和國占領,那麽就得麵臨東麵的緬甸、南麵的孟加拉國與西麵的尼泊爾。夾在三方之間左右為難,而讓錫金占領該地區,等於在共和國與另外三個占領國之間設了一道緩衝帶,矛盾不會直接指向共和國。

    其次是處於長遠考慮,錫金的加入提高了共和國在印度問題上的話語權,或者說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因為沒有肢解印度,所以在印度恢複正常秩序之後,將要麵臨如何處理各國占領區的問題。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印度不可能成為二戰後的德國,因為在南亞次大陸上還沒有一個能夠與共和國抗衡、且敢於與共和國抗衡的國家,也就不可能出現劃區而治的結果。但是由7個國家占領印度的局麵肯定不能長久維持下去,畢竟軍事占領將導致地方獨大,對維護印度主權統一沒有任何幫助,而共和國沒有肢解印度,就是不想讓印度分解成多個國家。也就是說,必要的時候,必須統一各個國家的占領區,並且借此機會逐步撤出占領軍。所謂騎虎容易下虎難,分配占領區容易,可要讓各個國家撤走占領軍,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了。別的不說,就算所有占領國都知道,占領軍遲早得離開印度,差別隻是主動撤離還是被印度人趕出來,可是在涉及到撤軍的具體問題,特別是各個占領國的利益時,問題就沒有這麽簡單了。

    事實上,後來的撤軍工作確實非常艱難。

    共和國讓錫金成為占領國,無非就是多了一個籌碼。從事後的撤軍談判來看,錫金這個籌碼發揮的作用非常關鍵。甚至可以說,如果事先沒有做好這一安排,從印度撤軍將推遲數十年之久,而共和國每年需要為此多支付上千億軍費,甚至會讓共和國在即將到來的下一輪國際鬥爭中一敗塗地。

    因為錫金加入,孟加拉國與緬甸的問題就變得簡單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