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一百零九章 十字路口(3/4)

作者:閃爍字數:14428更新時間:2020-02-25 03:09:42

    由此可見,伊朗戰爭之後,共和國與俄羅斯之間更多的是競爭與對抗關係。

    雖然共和國的幾任國家最高領導人都明確表示,共和國與俄羅斯不存在嚴重的領土糾紛,曆史遺留問題早就得到了妥善解決,為了讓俄羅斯當局放心,共和國領導人甚至多次公開表示,共和國不會謀求改變與俄羅斯關係的現行狀態,也不會做出任何會損害兩國關係的事情,為此在2030年之後,共和國當局連續3次拒絕了蒙古的回歸要求,並且一再限製共和國的民營企業在蒙古的經營活動。但是共和國越是刻意淡化與俄羅斯的矛盾,越是讓俄羅斯當局不安。用俄羅斯國家杜馬的一名議員的話來說:共和國敢於幹掉一億多日本人,能夠向擁有十七億人口的印度開刀,肯定不會在吞並西伯利亞(準確的說應該是遠東地區)的問題上有所顧慮。

    事實上,20多年來,俄羅斯一直在加強遠東地區的軍事力量。

    半島戰爭之後,俄羅斯加快了鞏固遠東地區的戰略步伐。2027年,從秋明到共青城的第二條貫通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鐵路幹線開工,雖然俄羅斯當局宣稱將在20年內,投入數萬億盧布修通該鐵路,但是工程的實際進展要快得到,到2037年初已經分段通車,預計在2040年之前就能全線通車。也就是說,原本計劃用20年修通的鐵路,實際上隻用了13年,為此俄羅斯當局將多支付4700億盧布、也就是計劃工程款的30%的費用。顯然,俄羅斯當局非常重視這條鐵路。而根本原因就是俄羅斯當局對共和國的高度擔憂,認為共和國在解決了其他周邊問題之後,會將矛頭對準俄羅斯。

    事實是,麵對共和國的威脅,俄羅斯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雖然沒有人否認俄羅斯擁有毀滅任何一個對手、甚至整個人類的實力,但是更沒人否認共和國的戰略打擊實力,以及戰略防禦實力。因為俄羅斯的國家防禦係統遠沒到具備實戰能力的階段,所以在比拚戰略力量的時候,俄羅斯的差距太明顯了。也就是說,除非俄羅斯的領導人願意承受全民族滅絕的風險,不然不可能在與共和國這樣的超級大國的對抗中使用核武器。當然俄羅斯當局也有理由相信,在有限核威脅的情況下,隻要共和國當局把美國視為頭號對手,就不會冒著本土幾十個大城市遭到核打擊、損失幾億人口的風險,向俄羅斯發起戰爭。

    正是如此,俄羅斯應對共和國威脅的主要辦法還是選擇正確的政治立場。

    俄羅斯當局沒有在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中過分指責共和國,甚至暗中支持共和國,也就不難理解了。

    說簡單點,共和國與俄羅斯既有矛盾,又有合作。

    矛盾方麵,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地緣政治。

    雖然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邊境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隻剩下半個黑瞎子島的歸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但是兩國在眾多熱點地區都存在矛盾。比較有代表性就有三個地區,一是中亞、二是南美洲、三是中東。中亞地區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雖然共和國在大蕭條時期通過加強經濟合作,在中亞地區很有作為,但是隨著大蕭條結束,俄羅斯經濟好轉,局麵再次變得對俄羅斯有利。別的不說,烏茲別克發生軍事政變之後,上台的臨時政府總理首先訪問的不是北京,而是莫斯科。南美洲的情況則截然相反,雖然俄羅斯早就開始向該地區滲透,但是該地區終究是美國的後院,俄羅斯的影響非常有限,就連委內瑞拉也在幾年前投入了共和國的懷抱。隨著馬島衝突結束,共和國在該地區的影響會大大增強,原先那些投靠俄羅斯的國家都會重新做出選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