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七章 拔起蘿卜帶出泥(3/5)

作者:閃爍字數:15630更新時間:2020-02-25 03:09:58

    事實上,美蘇冷戰期間,美國為了拉攏土耳其完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就在庫爾德人問題上搞雙重標準。當時,土耳其當局為了消滅庫爾德人獨立運動,不但稱庫爾德人為山地土耳其人,還強行改變庫爾德人的民俗傳統。殘酷鎮壓庫爾德人的自治與獨立運動。根據大赦國際做的調查,20世紀70年代期間,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就減少了近150萬,其中隻有少數流亡到伊朗、敘利亞與伊拉克等周邊國家。從某種意義上講,薩達姆殘酷對待庫爾德人,就是在效仿土耳其政府,當時國際社會也沒有拿薩達姆怎麽樣。直到近20年後,當薩達姆落入美軍手裏的時候,美國當局才以薩達姆在北部地區搞種族滅絕,犯了反人類罪,判了個死刑。

    伊朗也不用多說,幾十年來,伊朗政府一直沒有放鬆對庫爾德人的鎮壓行動。雖然伊朗當局從未公布境內庫爾德人人口數據,但是根據外界估計,1979年伊斯蘭**之後,到2039年的60年間,伊朗境內的庫爾德人從最多時的近800萬減少到了350萬。事實上,在伊斯蘭**前的巴列維王朝時期,因為伊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地位甚至在後來的土耳其之上,當時美國把剛剛研製成功,自家還沒有用上的F-14A“雄貓”戰鬥機首先賣給了伊朗,而且也隻賣給了伊朗。可以說,如果巴列維王朝沒有垮台。土耳其在美國全球戰略體係中的重要性將大打折扣),所以由美國主導的西方國家就對伊朗當局迫害庫爾德人的行為睜一眼閉一眼。按照比較公允的說法,在1925年,也是巴列維王朝建立前,生活在伊朗境內的庫爾德人超過了1500萬,後來流亡到世界各地的庫爾德人中,就有半數以上來自伊朗。

    雖然伊朗早就成了美國的死對頭,但是在無法向土耳其當局施壓的情況下,美國不可能拿庫爾德人問題來對付伊朗。事實上,以美國的處事原則,在到處用人權問題抨擊其他國家的時候。美國從來沒有對伊朗當局迫害庫爾德人的行為加以指責,就足以說明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尷尬處境。

    因為伊拉克在伊朗戰爭後擺脫了美國的控製,所以伊拉克也不是庫爾德人的天堂。

    敘利亞、亞美尼亞等國境內的庫爾德人並不多。

    關鍵是,伊朗與俄羅斯關係密切、敘利亞與共和國關係密切,亞美尼亞更是獨聯體成員國、是俄羅斯的盟國。

    由此可見,庫爾德人的問題複雜到了極點,沒有絕對必要,誰都不想惹上一身騷。

    問題是,現在有這個必要了。

    用李存勳的話來說,伊朗政局不穩,總統與最高精神領袖鬥法,導致原本鐵板一塊的伊朗出現了裂縫。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團結一致的時候,美國拿伊朗沒有辦法,隻要出現裂縫,美國就有辦法製造問題。

    毫無疑問,直接下手的風險太大,而且收效不明顯。

    按照裴承毅的判斷,因為伊朗堅持了60多年的反美路線,“反美”已經成為伊朗人的基本意識形態,所以美國直接幹預伊朗內政,反而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即讓原本為政治體製改革而產生分歧的伊朗人再次團結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