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九章 共和國模式(3/4)

作者:閃爍字數:1497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00

    顯然,巴希爾是幸運的。

    巴希爾發動政變的時間是1989年6月30日,當時共和國與西方世界的10年蜜月期剛剛結束。換句話說,如果巴希爾提前幾個月發動軍事政變,恐怕結果就將截然不同了。政變之後,巴希爾立即與共和國當局取得聯係,得到了共和國承認與援助,並且在共和國的秘密指導下成立了“救國**指揮委員會”,以軍事管製的方式度過了政變後的艱難時期。直到4年多後的3年10月份。政變產生的影響已經消散後,巴希爾才解散革指會,親自擔任總統,並且在年3月與2000年12月的兩次大選中獲得連任。

    執政初期,巴希爾推行過很多極端政策,比如解散議會、內閣及地方政府,取締一切政黨,停止一切非官方新聞機構的活動;年宣布實行伊斯蘭法,以《古蘭經》和《聖訓》作為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方針和政策的準則;年與一起發動政變的戰友、國民議會主席的圖拉比分道揚鑣,由此引發持續10多年,導致數十萬人喪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的內戰。政權得到穩固之後。巴希爾糾正了早年犯下的錯誤,比如在年舉行正式大選;8年頒布新憲法,明確規定言論、結社自由與政治協商原則,承認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當年就有30個黨派注冊成為合法政黨;2004年與蘇丹人民解放運動,也就是圖拉比成立的**武裝組織進行停戰談判;2006年與東部**組織,即“東部陣線”進行和談,並且簽署了停火協議;2010年與包括達爾富爾地區主要**組織“公正與平等運動”在內的多個**組織簽署了結束衝突和實現和平的框架協議,為結束持續了10多年的內戰與持續了近10年的達爾富爾衝突奠定了基礎。

    雖然在絕大部分西方新聞媒體看來,巴希爾在晚年糾正錯誤,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政權穩固,將國家權力平穩順利的交給其長子,實現類似於敘利亞的世襲統治,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共和國的影響,看得出來,蘇丹國內改革有很多共和國的影子,一些新聞媒體甚至戲稱蘇丹當局照搬了“共和國模式”。

    這麽做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管是從國家的高度看,還是從民眾的角度看,都是好事。

    巴希爾政變前,蘇丹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這個國土麵積超過250萬平方千米、擁有豐富自然資源、人口不到3000萬的國家,竟然比很多沒有資源的非洲國家還要貧窮,說得不好聽,就算賣土地,也能賣出幾個富翁來。長期貧困,歸根結底是蘇丹的發展方式出了問題,民選政府按照西方顧問的建議製訂國家政策,結果是在蘇丹投資的西方企業賺得盆滿缽滿,蘇丹百姓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終導致軍事政變。巴希爾政變後的10年,也就是21世紀前,蘇丹的情況仍然非常糟糕,除了內戰之外(實際上當時蘇丹的主要**武裝隻有東部地區的“東部陣線”,內戰還不是很激烈),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國家全麵製裁,讓蘇丹受到孤立。進入21世紀之後,特別是在2010年之後。隨著共和國逐步加大投入,蘇丹的經濟發展才有了起色,在2005年左右,其人均GDP已經超過了2000美元,在2015年的時候更是超過了4000美元,成為了非洲地區相對富裕的國家。大蕭條期間,蘇丹是非洲地區3個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之一,而且是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除了在南部地區發現的稀有金屬礦藏之外,與逐步建立起來的工業體係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可以說,短短幾十年內,蘇丹創造了一個由一個的奇跡。

    按照聯合國在年初公布的數據:2040年,蘇丹人口數量為6200萬、GDP總計6318億美元,人均GDP已經突破了1萬美元,比2039年增長了7%,在全球188個國家與地區中排第51位;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如果以人均GDP為衡量標準,在2050年之前,蘇丹就將躋身發達國家行列,成為非洲第三個(南非與摩洛哥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標準)、也是東部非洲地區第一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國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