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十九章 分家大會(3/4)

作者:閃爍字數:1428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09

    如果看得更深入一點,就能發現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

    從勢力範圍來看,共和國與美國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別說歐盟與俄羅斯。就連地頭蛇南非也差遠了。

    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基本上都是西非地區的小國。當然,這種現象既有現實因素、又有曆史因素。從地理位置上看,這些大西洋東岸國家均麵向美國與歐洲,與西方世界的經貿往來非常密切。從現實情況來看,在美國加快西約集團的擴張步伐的大背景下,西非國家無疑是首批吸納的對象。從曆史來看,西非國家是西方世界的第一批殖民地,也是基督教向全球蔓延的第一站,大部分西非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在文化、信仰、價值觀念上與西方世界比較接近。綜合這些因素。美國首先控製西非國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還有一個隱藏得更深的原因。這些國家的麵積最多10來萬平方千米出頭、大都隻有幾萬平方千米,人口最多不會超過3000萬、大都隻有幾百萬。也就是說,這些國家很好控製,按照美國提出的發展方式,即首先解決安全問題,也不會因為發展不足,導致嚴重的社會動亂。更何況,因為這些國家都足夠小,在必要的時候,美國可以通過援助化解其國內矛盾。

    與共和國關係密切的,基本上都是東非地區的大國,至少與西非那些小國相比,不管在人口還是在國土麵積上,都算得上是大國。其中的原因也很複雜,除了前麵提到的,那些西非小國倒向美國的因素之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西方國家提出的“安全優先”政策在這些國家都失敗了。

    由此可見,“安全優先”政策隻能在國土麵積狹小、人口較少的國家推行,隻要國家大了,不管是由幅員導致的管理問題、還是由人口導致的統治問題,隻要發展出了問題,就算“安全問題”搞得再好,也不可能杜絕社會動蕩。也就是說,非洲的“大國”隻能施行“發展優先”政策。與之相反,因為所謂的“安全優先”政策無非就是借助目標國的買辦階級進行掠奪,買辦階級也能從中獲益,所以在賄賂幾個官員就能控製一個國家的情況下,美國提出的發展方式更有市場,共和國提出的發展方式反而不受當權者歡迎。正是如此,地處西非的尼日利亞在被美國的盟國合圍的情況下,都沒有倒向美國,而地處東非的厄立特裏亞與吉布提至今仍然在美國的懷抱之中。

    當然,非洲大陸上也一些例外,即麵向地中海的北非國家。

    嚴格說來,北非國家不應該算在非洲國家的行列之中。因為受到南麵撒哈拉沙漠與東非高原的隔絕,從數千年前開始,北非地區就受到了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的影響,不管是在習俗上還是在傳統上,都與歐洲國家接近。因為中間橫著地中海,所以北非國家又與歐洲國家不完全一樣,特別是在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迅速興起,使北非地區深數伊斯蘭文明影響。

    總體而言,北非國家與歐洲關係密切,是歐盟的天然盟友。

    正是如此,美國與共和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均沒有打北非的主意,沒有去北非地區招兵買馬。美國與共和國當局心裏都有數,經過數十年發展交往,歐盟與北非的幾個主要國家,比如摩洛哥、突尼斯與阿爾及利亞早就聯係在了一起,隻要歐盟願意,隨時可以讓這些北非國家入盟,從而把地中海變成歐盟的內海。歐盟沒有急著渡過地中海,不是沒有這個能力,而是沒有這個迫切意識。換句話說,共和國與美國在北非地區的任何行動都等於催促歐盟采取行動,而歐盟登陸非洲大陸之後,自然不會甘心困守地中海沿岸地區,肯定會從摩洛哥向西南挺進、以及從埃及向東南挺進,從而使美國與共和國在非洲地區的利益受到威脅,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