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九章 拆東牆補西牆(3/4)

作者:閃爍字數:1397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29

    毫無疑問,這麽多的要求,使“未來地麵主戰平台”的起點非常高,導致研製工作進展遲緩。印度戰爭結束時,該項目仍然處於理論研製階段,別說解決主要技術難題,就連有多少技術難題都沒有搞清楚。毋庸置疑,這樣的裝備項目不可能生存下來,被裴承毅毫不猶豫的歸入了好高騖遠之列。

    作為補償,陸軍隻能在仍然非常先進的DZ-31A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事實上。早在印度戰爭爆發前,陸軍就開始改進DZ-31A,準確的說,是針對DZ-31A在裝備部隊的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要求廠家進行小範圍修改,並且將修改後的DZ-31A命名為DZ-31B。因為改動並不大,很難加以區分,已經裝備的DZ-31A也陸續在部隊裏進行了類似的改動,所以除了裝備編號之外,陸軍沒有使用DZ-31B這個代號。如此一來,在繼續改進DZ-31A的時候,陸軍使用了C這個編號。

    與DZ-31A相比,DZ-31C主要增強了戰略機動能力。因為陸軍改革的重點就是提高戰略機動能力,具備到幾千千米外的地方戰勝任何一個敵人的能力,所以包括主戰坦克在內的所有主戰平台都要求具備足夠強大的戰略機動能力。改進方案也不複雜,即提高作戰平台的模塊化程度。按照作戰需要,DZ-31C不但能夠非常靈活的配備防護裝甲(總共分成了5個級別,最高配製時,能夠抵禦所有已經裝備部隊、以及正在研製的反裝甲武器,隻是機動性能將大大降低),還可以更換戰鬥模塊與動力模塊。因為采用了全電驅動,所以DZ-31C甚至可以更換行走模塊。用負責該項目的總工程師的話來說,必要的時候,DZ-31C的乘員可以在8個小時內將其變成一輛輪式坦克。當然,實際使用中,坦克兵請願讓拖車載著主戰坦克前進,也不會把履帶換成輪胎。陸軍在改進DZ-31C的時候提出更換行走機構,多半是為了炒作概念,逼迫對手在全電動化上下更大的功夫,從而防止對手在其他方麵,比如防護與火力上取得重大突破。

    主戰坦克如此,步兵戰車也是如此。

    在30A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3030B是一個不成熟的項目,30C則是針對出口而專門開發的項目)的最大特點是提高通用性,大量采用DZ-31C的成熟技術,增強了通用能力。正是如此,30D除了具備運載一個步兵班的能力之外,其他方麵與主戰坦克的區別並不大。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在12個小時內拆掉載員艙,將30D變成一輛貨真價實的主戰坦克。

    讓陸軍始料未及的是,因為30D過於成功,導致DZ-31C的產量減少了一半以上。

    更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30D的基礎上開發而來的30E在短短3年之內就在11個國家獲得了超過3000輛的訂單,其中接近一半是“主戰坦克型號”。也就是說,對這些財力有限、軍隊規模有限的共和國盟國或者友好國家來說,在不可能為陸軍采購太多的主戰裝備的情況下,一種能夠同時扮演主戰坦克與步兵戰車角色的主戰平台,哪怕因為通用性導致部分重要性能有所降低,也是最為理想的選擇。因為30E大量出口(到2041年初,由步兵戰車發展而來的14種變型車總共獲得了23個國家的6600輛訂單與3400輛意向訂單,按照外界估計,在未來20年間,30E及其後繼型號的出口總量很有可能突破3萬輛,成為21世紀最為暢銷的地麵主戰裝備),所以DZ-31C的出口型號、即DZ-31D的業績非常不理想。萬幸的是,DZ-31係列與30係列由同一家公司生產,隻要30係列銷量比DZ-31係列多得多,最多損失一點額外利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