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四十四章 緊鑼密鼓(1/4)

作者:閃爍字數:1460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34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四十四章 緊鑼密鼓

    飛機降落在吉吉機場上的時候。裴承毅才翻到與天軍有關的資料。

    因為物理實驗中心的很多尖端科研項目都與天軍有關,而且前麵已經提到,天軍是第三次軍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所以裴承毅沒有格外關注天軍的建設情況,也不需要在這上麵花多少時間。

    不管怎麽說,天軍還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作戰能力。

    更重要的是,就算天軍擁有貨真價實的戰鬥力,也派不上用場。

    早在20年代末,也就是日本戰爭結束後不久,共和國與美國聯手推動全麵銷毀核武器的時候,兩個超級大國就帶頭簽署了一份開放性質的國際條約,即《外層空間非軍事化國際公約》。雖然這份公約的實際約束力非常有限,比如所謂的“非軍事化”,僅指針對他國的進攻性軍事部署,而不針對保護本國的防禦性軍事部署,但是該條約明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攻擊太空軍事設施等於攻擊國土。也就是說,如果共和國在戰爭中攻擊了美國的軍用衛星,就等於攻擊了美國國土,等同於向美國宣戰。

    雖然實際操作中,中美雙方都有意無意的踐踏這份國際公約。比如在印度戰爭中。共和國就用低功率激光器讓幾顆美國的軍事偵察衛星在通過印度上空的時候無法正常工作。又比如在馬島戰爭期間,美國也設法讓共和國的幾顆軍事偵察衛星無法在南大西洋上空正常工作。但是這類不會產生永久性損傷的破壞很難留下證據,不可能作為大國間開戰的理由。也就是說,這是攻擊太空軍事目標的底線,超過這條底線,即便雙方不願意交戰,也會受條約限製而不得不正式宣戰。

    更重要的是,《倫敦條約》中明確規定,太空軍事目標為“戰略目標”。這個應俄羅斯的要求加上去的規定,實際上就是要利用倫敦條約阻止共和國與美國統治全球,或者說讓共和國與美國有所收斂。原因很簡單,現代戰爭中,取勝的關鍵就是奪取製高點,也就得癱瘓對手的軍事衛星係統;在太空目標得到國際條約保護的情況下,除非共和國與美國打算正麵交戰,不然在處理地區戰爭的時候就得有所估計,從而為俄羅斯這樣的準大國提供表演發揮的機會。

    可以說,從一開始,裴承毅就沒有考慮天軍。

    事實上,因為天軍屬於準戰略部隊,所以裴承毅也沒有機會指揮天軍。

    來到瓜達爾港,裴承毅才得知,袁晨皓已經安排好了聯合司令部的事情,在他到達前幾個小時乘專機去了德黑蘭。雖然用負責接待裴承毅的參謀的話來說,戰區司令是應伊朗當局的強烈要求才提前趕往德黑蘭的,但是裴承毅知道,袁晨皓幾個小時都等不了。主要還是不想與聯合司令部發生衝突。這多少讓裴承毅有點過意不去,不管怎麽說,瓜達爾港是袁晨皓苦心經營多年的老巢。

    接下來幾天,裴承毅一直忙著處理組建聯合司令部的具體問題。

    直到5月的第一天,裴承毅才接到李存勳打來的電話。

    針對庫爾德人問題的第二輪談判已經破裂,雖然共和國已經在比較關鍵的問題上做出了讓步,即按照境內庫爾德人的數量分配特別自治區的行政管理權,如此一來,土耳其將分到47%的管理權、伊拉克為29%、伊朗為19%、敘利亞為4%、亞美尼亞為1%,但是美國並沒在另外一個關鍵問題上讓步,即讓當時五國參加談判。美國堅決不肯讓步的原因也很簡單,按照共和國提出的解決方案,就算聯合亞美尼亞,土耳其也隻有48%的決策權,而三個與共和國關係密切的國家則擁有52%的決策權,等於把特別自治區的控製大權交給了共和國,從而使共和國獲得了一塊立足之地。別的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比如排除敘利亞與亞美尼亞,由三個主要當事國加入談判。問題是這樣的解決方案對美國與土耳其也沒有好處可言,所以恩本沒有采納的可能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