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四十七章 重生(3/4)

作者:閃爍字數:1385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36

    總而言之,當伊朗在伊拉克打了勝仗的時候,石油已經不重要了。

    對伊朗當局來說,在2027年之後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操控油價。而是如何擺脫伊拉克這個包袱。

    從某種意義上講,內賈德能夠上台,與伊拉克的關係非常密切。

    在內賈德上台之前,伊朗當局迫於“麵子與道義”,不得不持續援助伊拉克,僅僅為了解決2000多萬伊拉克人的生存問題,伊朗當局每年就要拿出近5000億裏亞爾(按照2027年的幣值計算,約合500億人民幣,或者130億美元)。毫無疑問,這是一筆非常沉重的開支。要知道,2027年的時候,伊朗的年均國民產值不到20萬裏亞爾,相當於每個伊朗人要將每年收入的5%送給伊拉克。雖然5000億裏亞爾隻占伊朗政府開支的10%左右,對增加賦稅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在內賈德競選總統的時候就明確提出,太多的對外援助導致伊朗的賦稅居高不下,嚴重降低了國民生活水平,政府的職責是幫助所有選民找到工作、改善民眾生活,而不是去全世界搞伊斯蘭**。而內賈德舉的例子就是援助伊拉克的行動。事實上,援助伊拉克的5000億裏亞爾隻占伊朗對外援助的一半左右,比如當時伊朗每年還位黎巴嫩真主黨提供大約2000億裏亞爾的援助,為非洲大陸上的伊斯蘭極端組織提供上千億裏亞爾的援助經費。如果算上伊朗當局提供的各種實物援助,按照CIA在2030年提交給美國國會的一份調查報告,伊朗每年的對外援助費用在15000到20000億裏亞爾,也就是300億到400億美元之間(2027年到2030年間,裏亞爾嚴重貶值)。而2030年的時候,伊朗的國民生產總值僅僅隻有3000億美元出頭,也就是說,伊朗當局將10%以上的國家財富送給了別人。

    不管怎麽說,伊朗當局的這一做法都有點過火。

    更重要的是,伊朗的這些援助並沒有起到太明顯的作用。

    2027年,親美的伊拉克聯合政府被推翻之後,伊拉克的經濟並沒迅速好轉,反而在全球經濟逐漸向好的大背景下迅速惡化。用一些西方記者在伊拉克采訪後的感受來說,短短數年間,仿佛2000萬伊拉克人將再次回到遊牧時代一樣,國家百廢待興。卻沒有多少人在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事實上,這一情況也與伊朗當局有關。

    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幫助伊拉克人民,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伊拉克重建工業體係,為伊拉克人民創造勞動的機會與勞動的條件。如同共和國在印度搞的戰後重建一樣,重點必須放在基礎建設與投資上,隻要把基礎搞好了,投資進來了,國家自然會恢複到正常狀態。伊朗當局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而是不想這麽做。從某種意義上講,伊朗當局害怕伊拉克再次強大起來。不管怎麽說,伊拉克是阿拉伯國家,而伊朗是波斯人,兩個國家除了什葉派占多數之外,其他沒有多少相似之處。按照伊朗當局的想法,伊拉克最好永遠一蹶不振。

    無底洞般的伊拉克,最終導致高舉改革旗幟的內賈德成為了伊朗總統。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伊拉克獲得了重生的機會。

    內賈德上台後就兌現了競選承諾,即逐步減少對外援助,而首先削減的就是提供給伊拉克的援助款項。2040年,伊朗當局就不再為伊拉克提供援助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斷奶”是件好事。

    從2035年開始,伊拉克當局就開始尋找伊朗之外的出路。美國肯定不可能,不管怎麽說,現在的伊拉克政權是在推翻了親美政權之後上台的,而且其存在的最大理由就是推翻了投靠美國的賣國政權,就算美國願意與伊拉克重修舊好,伊拉克當局也不可能在民眾還沒有忘記傷痛的情況下與美國重續前緣。歐洲也走不通,因為以德國、意大利為首的幾個歐洲國家一直要求伊拉克當局徹底調查內戰期間的幾起種族屠殺事件,並且將犯了反人類罪的戰犯交給海牙國際法庭,而在歐洲國家提到的“戰犯”中就有伊拉克的幾位高官。同樣的,伊拉克當局也一直要求歐洲國家交出逃亡的前政府高級官員,並且把凍結的前政府資產歸還給伊拉克。不管怎麽說,歐洲不是理想選擇。俄羅斯不算富裕,而且不需要伊拉克的資源,基本上沒有什麽好指望的。選來選去,伊拉克當局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投靠共和國,利用共和國的投資重建家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