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四十九章 精小強悍(3/4)

作者:閃爍字數:1482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38

    軍情局也從中獲益匪淺。別的不說,伊拉克淘汰的所有舊裝備都通過軍情局暗中控製的2家二手軍火貿易公司銷往非洲與中南美洲,雖然伊拉克當局獲得了大約200億元的收入,但是軍情局按照一半對一半的分配比例,也獲得了大約200億元的收入。

    不管怎麽說,共和國在幫助伊拉克打造一支精小強悍的國防力量。

    2040年底,伊拉克國防軍總兵力不到18萬,陸軍14萬、空軍3萬、海軍6000(包括一個規模在4000人左右的陸戰旅)。陸軍中,主力部隊為1個精銳裝甲旅、2個裝甲旅、4個機步旅、4個步兵旅、4個炮兵旅、2個遠程炮兵旅、8個防空旅與2個特種旅,總兵力大約12萬,另外還有2萬名文職軍人。空軍下設4個防空戰鬥機聯隊、6個多用途戰鬥機聯隊、1個攻擊機聯隊(計劃用來組建陸軍航空兵,隻是暫時編在空軍的戰鬥序列之中)與3個支援聯隊,裝備包括344架戰鬥機在內的各種飛機近500架,從規模上講已經是海灣地區僅次於伊朗與沙特空軍的第三大空軍,也是中東地區的第七大空軍。海軍方麵,因為出海口狹窄,所以規模非常小,不值一提。

    從某種意義上講,伊拉克國防軍就是共和**隊的“縮小版”。

    因為在幫助敘利亞整編國防軍事力量的時候。專門負責對外軍事合作項目的軍情局就掌握了阿拉伯國家的實際情況,對阿拉伯文化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積累了很多非常有用的經驗,所以在協助伊拉克整頓國防軍事力量的時候,軍情局派去的軍事顧問算得上是輕車熟路,沒再采取幾步走的方法,而是一步到位的為伊拉克建立起了具有現代意義的國防軍事體係。

    除了裝備與編製之外,最關鍵的還是指揮係統。

    事實上,指揮係統才是決定軍事體製的基本因素。

    過去數年之內,伊拉克當局隻花錢買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共和國從來沒有對外銷售過的戰略指揮係統。準確的說。應該是“多功能戰術指揮與情報管理係統”。要知道,這是共和國總參謀部與各軍兵種司令部的指揮係統,各大戰區司令部的指揮係統也是在此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雖然在出售給伊拉克的時候,並沒提供軟件的原代碼,而且針對伊拉克的實際情況做了精簡,但是為了避免泄密,共和國仍然與伊拉克當局簽署了一份安全協議,既在伊拉克的軍事改革完成之前,該係統的安全係統由共和國派遣的專門人員負責。

    為了配合先進的指揮係統,共和國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為伊拉克培訓軍事人員。

    從2037年底開始,每年都有上千名伊拉克軍官到共和國留學深造,其中一半接受為期1年的速成培訓,其餘的接受2到3年的高級培訓。到2040年,共和國已經為伊拉克培訓了2000名陸軍軍官、800名空軍軍官(其中500人是在2040年底回國的飛行員)、以及大約500名高級參謀。

    這些伊拉克軍人回國之後,無一例外的成為了軍隊的骨幹力量。因為伊拉克軍隊的規模相當有限,陸軍基層軍官在5000人左右,空軍飛行員不到1000人,所以到共和國接受過培訓的軍官接近一半。

    也就是說,再過10到20年,當這些在共和國接受過培訓的伊拉克軍人成為將軍與高級軍官的時候,伊拉克軍隊的性質就再也難以改變了,伊拉克與共和國的關係更不可能發生太大的變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