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五十章 司令官的職責(3/4)

作者:閃爍字數:1452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39

    作為陸軍改革的參與者與策劃者之一,裴承毅不可能不知道這10個戰鬥單位指揮官的地位有多高。雖然像淩雲霄、江晚承與商雪韻這樣的將軍已經上了年紀,最多在退役前晉升為陸軍上將。但是像羅少鵬、王學平、傅衛民與李東石這樣的年輕將領,肯定有可能在成為上將之後獲得更高的地位,特別是李東石,這個來自空降153旅、從普通士兵一步一步爬上來的將軍已經創造了奇跡,而且是自裴承毅之後,少壯派軍人的典型代表,今後的成就很有可能不在裴承毅之下。

    總而言之,裴承毅得在這10位指揮官身上多花點精力。

    雖然按照李存勳的說法,戰爭初期,最多投入4個戰鬥單位,即在伊朗投入2個戰鬥單位。在敘利亞與伊拉克各投入1個戰鬥單位,如果沒有絕對必要,要盡量避免投入更多的地麵作戰力量。但是裴承毅心裏非常清楚,就算受後勤保障限製,共和國不可能像印度戰爭那樣動員幾十萬地麵部隊與美軍在中東地區打一場大規模地麵戰爭,隨著戰局發展,最終投入的戰鬥單位很有可能不是4個。如果戰局變得對共和國不利,又不能及時撤軍,恐怕10個戰鬥單位都得用上。

    事實上,軍情局的一些做法已經證明了裴承毅的擔憂。

    按照劉曉賓提供的資料,共和國與伊拉克當局的談判遲遲沒有得出結果,主要就是雙方在提供給共和國的軍事基地數量、以及是否需要由共和**隊接管伊拉克的國家交通設施上存在分歧,而導致這一分歧的根本原因就是共和國希望伊拉克當局全麵配合,提供至少能夠駐紮6個戰鬥單位的軍事基地,並且根據戰爭需求調整交通運力,確保軍事物資與作戰部隊的及時運送到位。

    也就是說,極端情況下,在伊拉克投入的戰鬥單位就將達到6個。

    不管怎麽說,在伊朗與敘利亞各投入2個戰鬥單位不算過分。如此一來,10個戰鬥單位都有可能上場。

    問題是,裴承毅不能提前公布這個消息。

    他在這個時候召開視頻會議,就是要把作戰單位的事情確定下來。

    首批參戰的四個戰鬥單位中隻有2個確定了下來,一是羅少鵬的第二戰鬥單位、二是傅衛民的第九戰鬥單位,前者將派往伊朗、後者將派往敘利亞。部署在伊朗的第二支戰鬥單位與部署在伊拉克的戰鬥單位還沒有確定下來。

    毫無疑問,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萬幸的是,最有可能製造麻煩的淩雲霄沒有帶頭起哄。

    討論進行了兩個多消息,裴承毅充分聽取了各位參會人員的意見,了解了8位戰鬥單位指揮官的想法,並且其他人交換了觀點。會議結束前,裴承毅沒有給出答案,隻是答應根據各戰鬥單位最近幾年的表現,以及各種實際情況,挑選兩個最適合前往中東地區作戰的戰鬥單位。

    事實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裴承毅會選擇淩雲霄與李東石的戰鬥單位。

    前者一直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內,是南亞戰區屬下的作戰部隊。雖然第一戰鬥單位的司令部設在拉合爾,但是3個旅分別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內的10多個軍事基地內。其中戰鬥旅就一直在俾路支省活動,非常熟悉沙漠環境,與部署在新疆的第九戰鬥單位一樣,為共和國陸軍最擅長沙漠作戰的地麵部隊。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與伊朗都是伊斯蘭國家,第一戰鬥單位的2萬多名官兵長期生活在巴基斯坦,對伊斯蘭文化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在入伊作戰之後更容易適應當地的環境。考慮到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第一戰鬥單位支援旅所在地)以山地為主,伊朗西北部的庫爾德人聚居區也是山地,所以第一戰鬥單位最適合在伊朗作戰。袁晨皓沒有首選第一戰鬥單位,名義上是該戰鬥單位駐地全在內陸,而第二戰鬥單位就駐紮在印度最大的軍港內,在緊急出動的情況下,第二戰鬥單位能夠更快到達戰區。事實上,主要還是淩雲霄資曆太深,袁晨皓不見得使喚得動,而羅少鵬在印度戰爭期間犯了不少錯誤,如果不是項鋌輝力保,恐怕早就退役了。也就是說,羅少鵬更加需要這次的機會,也就更有積極性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