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五十一章 第一張戰略牌(3/4)

作者:閃爍字數:1561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40

    當然,所謂的安全區的主權仍然屬於伊拉克,而且安全區的官員也由伊拉克中央政府任命,共和**隊隻負責維持治安。按照雙方正在進行的談判,20年後,再由庫爾德人建立自治政府。

    作為補償,共和國將按照談判達成的最終協議。按年為伊拉克提供包括資金、技術與人員在內的基礎建設援助,在20年內為伊拉克建立起現代國家基礎,並且將伊拉克建設成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

    因為援助問題涉及到民間投資,所以共和國政府不會參與具體建設工作。

    不管怎麽說,這條消息公布之後,全球輿論頓時一片嘩然。

    毫無疑問,在解決庫爾德人的問題上,共和國采用了與西方國家截然相反的辦法。

    數十年來,包括美國在內的眾多西方國家,隻會指責土耳其的極端民族政策嚴重損害了少數民族利益,然後通過製裁、禁運等等方式向土耳其當局施加壓力,而沒有從根本上尋找原因,也就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從實質上看,民族矛盾除了體現在文化、信仰、風俗等意識形態方麵,主要還是與生存資源,也就是土地、水源、礦產等等物質因素有關。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物質基礎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意識形態差距不會導致嚴重的民族矛盾。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與法國敵對了上百年,而導致兩國敵對的主要問題都與物質因素有關;二戰之後,德國與法國能夠和解,並且聯手建立歐盟,除了需要共同應對更加強大的威脅之外,與兩國的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導致決定民族生存的物質因素不再重要有很大的關係。

    由此看來,庫爾德人問題與當年的索馬裏海盜問題有很大的相似性。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庫爾德人問題,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幫助幾個當事國發展經濟,改變這些國家與民族生存的基礎,從根本上緩解民族矛盾,實現民族大融合。

    共和國在伊拉克采用的就是這個辦法。

    雖然在伊拉克北部地區建立“安全區”與經濟建設沒有關,但是其他政策都是在幫助伊拉克發展經濟。

    事實上,西方世界也不是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該消息公布後,CNN、法新社等西方新聞媒體就眾口一致的宣稱,共和國在中東問題上走到了西方世界的前麵。

    雖然這種說法有點含糊其詞,但是其中的酸味還是非常明顯的。

    換個角度看,西方世界一直不肯在經濟上做文章,與西方國家一直利用經濟發展逼迫中東國家就範,以及控製世界能源有很大的關係。說直接一點。如果中東國家繁榮強盛,還會聽西方國家的指揮嗎?別的不說,如果阿拉伯世界具有歐洲國家的經濟實力,不出20年就能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成為僅次於共和國、美國與歐盟的第四個大國,從而具備全球發言權。

    正是如此,在閻尚隆飛往德黑蘭的時候,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駐華大使就緊急會見了共和國外交部的高級官員,表達了某種意義上的擔憂。隨後,俄羅斯的駐華大使也向共和國外交部提交了照會,希望共和國當局能夠詳細解釋“伊拉克政策”。在閻尚隆結束中東訪問之前,美國當局都通過加拿大與澳大利亞詢問了共和國的外交政策,希望共和國能夠在中東問題上采取比較穩妥的立場。

    不管這些外交詞匯多麽隱晦,都表達出了西方國家的擔憂。

    當然,關注此事的肯定不止西方國家。

    閻尚隆在訪問了德黑蘭與大馬士革之後,並沒有立即返回共和國,在6月5日去了開羅,6月7日訪問了利雅得、6月8日訪問了安曼,到6月9日下午才結束中東之行,返回北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