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五十二章 利益共享(3/4)

作者:閃爍字數:1662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41

    “細節上的東西我就不多說了,等你有空的時候,我們可以好好聊一下。”劉曉賓勉強笑了笑,說道,“不管怎麽說,針對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跨越了兩屆政府,雖然前期工作由軍情局負責,導致很多安排不到位。比如沒有製訂具有針對性的戰爭計劃,但是這些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兩位元首對共和國的規劃並不一樣,我們的對外政策也有所變化,所以很難提前製訂戰爭計劃。”

    “你的意思是,上麵到現在都沒有統一意見?”

    劉曉賓苦笑了一下,說道:“直接說的話,就是這麽回事。”

    裴承毅立即皺起了眉頭,這絕對不是什麽好事情。

    這正好解釋了裴承毅一直在懷疑的一件事情,即蘇勁輝為什麽遲遲不肯去敘利亞。不管怎麽說,蘇勁輝肯定有辦法知道高層的情況,也就知道安排給他的任務並不簡單,所以在局勢明朗之前,他不會貿然邁最最關鍵的一步。事實上,隻要他一天沒有去敘利亞任職,就一天不用為之承擔責任。同樣的,這也讓裴承毅明白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顧衛民為什麽要讓李存勳全權負責相關事務,而不是借此機會拉攏裴承毅。

    毋庸置疑,顧衛民肯定不看好這場戰爭。

    從邁入政壇的那一天開始,顧衛民就是“鴿派”的代表人物。在此之前,他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為趙潤東與王元慶提供相反的參考意見,讓兩位鐵腕元首沒有走上極端。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顧衛民能夠在趙潤東與王元慶執政期間得到重用的關鍵原因。可以說,對兩位前元首、特別是以強硬著稱的王元慶來說,最不需要的就是那種趨炎附勢的手下,而最需要的就是能夠與他對著幹的朋友。這也正好解釋了葉致勝為什麽沒有得到重用,以及王元慶最終沒有選擇讓顏靖宇接替。

    作為國家元首,顧衛民肯定希望有所作為。

    上台之後,顧衛民除了繼續推動政治改革,落實很多具體政策之外,他在國內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青山綠水”計劃。用外界的話來說,紀佑國推行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王元慶推行的政治改革分別是中華民族複興的土壤與雨水,而“青山綠水”計劃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第一個成果。單純從政治角度來看,就算在10年任期中幹好這一件事情,顧衛民都將名留青史,成為共和國曆史上貢獻最大的元首之一。

    也就是說,顧衛民把重點放在了國內建設上。

    既然如此,顧衛民有一千個理由反對介入中東戰爭。事實上,站在顧衛民的立場上就能理解,不管中東地區變成什麽樣子,與建設好華夏民族的大好河山有什麽關係?在炎黃子孫的需求還沒有完全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有什麽理由去幫助阿拉伯人?再說了,幫助阿拉伯人等於得罪猶太人,這麽做對共和國有什麽好處?

    如果考慮到最終很有可能戰敗,顧衛民更會反對。

    問題是,顧衛民不是王元慶,事實上比王元慶差遠了。

    因為沒有王元慶那樣的戰略眼光,所以顧衛民不會考慮得那麽長遠。雖然裴承毅對顏靖宇還不夠了解,不清楚顏靖宇有沒有那麽長遠的戰略眼光,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作為王元慶最信任的人之一,顏靖宇肯定會堅持王元慶的發展策略。也就是說,如果中東戰爭是由王元慶一手策劃的,顏靖宇就會堅定不移的將其執行下去。

    如此一來,顧衛民與顏靖宇會有很大的分歧。

    因為王元慶的影響力還沒有消散,在中央支持顏靖宇的人並不少,其實不管如何,隻要李存勳支持顏靖宇,顧衛民就不可能隨心所欲,所以在是否介入中東戰爭的問題上,中央肯定有分歧,而且是很大的分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