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五十七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3/4)

作者:閃爍字數:1489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46

    如果換了別的人,事情發展到這個時候也許就結束了。

    布蘭迪諾沒有放棄,而是做了第二次努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與洛布林夫人首次會晤的時候布蘭迪諾就知道這位女強人不會參選,因此他早就留好了退路,這就是在中東問題激化之後,向共和黨政府推薦杜奇威。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布蘭迪諾終於說服了洛布林夫人。

    誰都知道,杜奇威是布蘭迪諾執政期間最重要的內閣成員,甚至算得上是最有影響力的內閣成員。按照新聞媒體的說法,布蘭迪諾之後,杜奇威是最有可能當上美國總統的民主黨人士。由此可見,布蘭迪諾推薦杜奇威,已經表明了誠意,足以讓洛布林夫人相信,美國肯定能夠打贏中東戰爭。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布蘭迪諾至少與洛布林夫人談了幾個小時。

    也就是在這次會麵之後,共和黨政府做出了積極推動戰爭的決定。

    洛布林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參與中東戰爭的好處,而她需要的。隻是確定這是不是布蘭迪諾為了搞垮共和黨,為民主黨再次入主白宮,以及他個人再次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而設下的圈套。

    事實上,洛布林夫人差就差在這個地方。

    毋庸置疑,這絕對是個圈套,隻是洛布林夫人怎麽也不可能相信,布蘭迪諾竟然為此出賣了最忠誠的手下。

    軍情局提供的資料中就明確提到,在說服洛布林夫人的時候,布蘭迪諾保證共和國不會大規模卷入中東戰爭,最多隻是象征性的為敘利亞與伊朗提供援助,隻要美國沒有出兵推翻這兩個國家的政權,共和國甚至不大可能出兵參戰。如此一來,美國就將獲得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利用庫爾德人問題牽製伊朗與共和國,讓對方把重點放在紮格羅斯山區,然後借助以色列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推翻敘利亞政權,並且趕在共和國做出反應前在敘利亞建立親美政權。在木已成舟的情況下,共和國隻能接受現實,而美國則能借此機會把戰線向東推進上千千米。如果搞得好的話,甚至能夠顛覆親華的伊拉克政權,解決最後一個阿拉伯國家。到時候,就算全麵控製了伊朗,共和國也不可能改變中東的戰略格局。

    事實上,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在說服洛布林夫人的眾多理由中,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共和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出兵消滅以色列。按照布蘭迪諾的分析,因為以色列是得到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也就是得到安理會保護的國家,所以隻要共和國出兵以色列,英法等歐洲國家就不可能坐視不管,如果把歐盟卷入進來,共和國就更加沒有勝算了。不管怎麽說,歐盟肯定不會在中東問題上與共和國穿一條褲子,因為中東地區本來就是歐洲抵抗東方威脅的天然屏障。如此一來,就算共和國出兵參加中東戰爭,目的與規模都非常有限,不可能拚盡全力,而美國則可以趁此機會使出全部力量,一舉定乾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