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六十二章 溝通(3/4)

作者:閃爍字數:1456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50

    製訂戰爭計劃的時候,裴承毅就知道,必須盡快投入空軍。

    問題是,如果過早動用空軍,共和國的戰爭意圖就太明顯了,從而會在國際鬥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事實上,在戰鬥打響之前,裴承毅也不可能動用共和國空軍,甚至不能用運輸機向前線運送作戰部隊。

    針對這一情況,裴承毅隻能動“歪腦筋”。

    與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進行談判時,裴承毅通過軍情局提出了一個特別要求。即三個國家的空軍要在戰爭爆發後的第一個24小時之內承擔50%的空中作戰任務,另外50%的空中作戰任務將由共和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承擔,而在開戰後的24小時之內,共和國空軍將完成兵力調遣與投送工作。

    也就是說,空軍將在24小時之內向前線部署至少500架作戰飛機與100架支援飛機。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當然,這不是裴承毅的承諾,而是空軍司令雷靖鳴上將的承諾。

    作為在空軍服役了40多年,先後輔佐了數位空軍司令,直到62歲才以上將身份成為空軍一把手的空軍上將,雷靖鳴絕對不會在這個問題上開玩笑。

    事實上,實現“24小時到達與部署”,正是空軍努力追求的現實目標。

    按照雷靖鳴在2037年上任後提出的空軍改革方案,在以支援航空兵、特別是全球兵力投送能力為主要發展方向的情況下,空軍首先得從自身做起,實現在24小時之內向距離本土5000千米範圍內的任何一處熱點地區投送一支規模與戰鬥力不亞於地區性強國空軍總體勢力的空中力量。具體來說,就是在全體動員的情況下,向5000千米範圍內的地區投送7個戰術航空兵聯隊。

    這裏說的投送,主要是指地麵保障設備,以及持續作戰所需的彈藥物資。

    雖然戰術航空兵的戰鬥機可以在加油機的支援下直接飛往目的地,但是要想確保部隊持續作戰,就得向前線投送包括地勤人員、保障設備、備用零件、通信設施、乃至人員基本生活設施設備在內的所有保障物資,以及滿足作戰需要的燃油、彈藥等作戰物資。

    別看空軍是空中作戰部隊,其留在地麵上的裝備肯定比飛上天的多得多。

    按照共和國空軍的編製,1個裝備J-17多用途戰鬥機的戰術航空兵聯隊的地麵保障車輛超過300台,平均1架戰鬥機需要4台車輛,而地勤人員超過500人,平均1名飛行員對應3名地勤人員。運送這些設備與人員,需要動用12架Y-15大型運輸機、或者18架Y多用途運輸機。雖然在雷靖鳴發起改革後,空軍花了很大的力氣“減肥”,但是為了保證部隊的戰鬥力,增添了不少後勤保障設施,比如裝在12個集裝箱內的、為全聯隊的飛行員與地勤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綜合勤務支援與生活保障係統”就能塞滿3架Y-15或者4架Y的貨艙。

    除了保障設備,戰鬥物資的運送工作更加麻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