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六十四章 有條不紊(3/4)

作者:閃爍字數:1500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52

    為了證明這一點,杜奇威專門提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第十戰鬥單位的指揮官就是當初在蘭契頂住了200倍印軍猛攻的空降153旅的旅長,而第十戰鬥單位的官兵也主要來自3個空降旅。論防禦作戰能力,恐怕全世界都沒有一支部隊在第十戰鬥單位之上。最保守估計,依靠敘軍構築了數十年的防禦陣地,第十戰鬥單位能在戈蘭高地方向上擋住10倍以上的以軍,或者層層設防、最終退守大馬士革,堅持到援軍到達。

    雖然洛布林夫人不太懂軍事問題,但是參聯會的那些將軍不可能不明白杜奇威的意思。

    半島戰爭中。共和國就是讓空降153旅在五老堅持了數日,最終導致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兩個師全軍覆沒,連軍旗都成了共和**隊的戰利品(陸戰1師與陸戰2師的軍旗至今都保存在共和**事博物館的戰利品陳列室內)。印度戰爭中,又是這個空降153旅在蘭契擋住了印軍的撤退線路,為共和國陸軍橫掃恒河平原創造了機會。毋庸置疑,由空降部隊轉變而來的第十戰鬥單位絕對不容小覷。

    更重要的是,此次指揮共和**隊作戰的還是裴承毅。

    半島戰爭是裴承毅的成名之作、印度戰爭是裴承毅的扛鼎之作,而中東戰爭會不會成為裴承毅的收官之作?不管會不會,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裴承毅不會輕易放過認為奪取勝利的機會,而且他會用最擅長的方式來取得勝利。

    裴承毅最擅長什麽?

    幾乎每個美**人。特別是在2024年以後戴上將星的美國將軍都知道,在大規模地區戰爭中,裴承毅的拿手好戲就是聲東擊西。用共和國的軍事理論來說,就是在局部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取得最大限度的勝利。用東方的一個成語來說,那就是田忌賽馬。

    杜奇威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讓第十戰鬥單位參戰,裴承毅肯定希望利用這支戰鬥力極為強悍、而且以防禦作戰能力聞名的部隊守住南麵的脆弱防線,然後集中優勢兵力攻打土耳其。隻要能在一周之內打下安卡拉,推翻土耳其政權,順帶逮捕幾名土耳其要員,共和國當局就能向海牙國際戰爭法庭提供更多“確鑿有力”的證據,從而把土耳其當局釘上曆史的恥辱架,為扶持一個親華的土耳其政權提供法理依據。從軍事上講,幹掉土耳其之後,裴承毅完全有理由用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等盟國的軍隊來占領土耳其,然後集中兵力南下攻打戈蘭高地,以幫助敘利亞收複失地為名對付以色列。因為以色列沒有戰略縱深,所以共和**隊攻上戈蘭高地後,沒人能夠保證戰爭會在約旦河穀停住腳步。按照共和**隊的突擊能力,用不了24小時就能從以色列的北麵打到南麵,徹底消滅這個猶太人國家。

    總的來說,這種先北後南的戰術能夠為共和國提供最理想的結果。

    問題是,洛布林夫人不是那種沒有主見的人。

    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洛布林夫人提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即共和國為什麽不首先對付沒有戰略縱深的以色列,而是要去對付國土麵積大得多的土耳其。

    杜奇威沒被難住,立即給出了三個理由。

    一是以色列國防軍的戰鬥力比土耳其國民軍強悍得多,實力不在共和**隊的平均水平之下;而且以軍控製著戈蘭高地,擁有防禦優勢,共和**隊在進攻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很多麻煩。二是中東地區的局勢更加複雜,而且以色列背靠地中海,很容易得到美國提供的戰略援助,共和**隊在這邊很難掌握優勢。三是戈蘭高地屬於阿以糾紛,而且居住在戈蘭高地上的不僅有敘利亞人,還有以色列人,在民族矛盾並沒激化,或者說共和國沒有拿到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沒有理由拿戈蘭高地問題對付以色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