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六十八章 量才為用(3/4)

作者:閃爍字數:1503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01

    為了提高部隊的適應能力,確保戰鬥力同步到位,在2040年到2041年間,南亞戰區內的航空兵進行了近30次演習與跨基地演練,所有作戰單位都在戰區內轉了一圈,在每處基地至少部署15天,並且與2支以上的兄弟部隊聯合部署與聯合訓練。

    搞這些事情的時候,梅樂馳還給共和國惹了不少麻煩。

    比如在2040年7月,由戰區航空兵司令部策劃的一次“拉練”中。部署在加勒的遠程反潛巡邏機與戰略偵察機在部署在科欽的加油機的支持下,飛越了大半個印度洋,到澳大利亞西部海域轉了一圈,搞得澳大利亞總理在4個小時之內3次聯係共和國元首,要求共和國立即停止這種挑釁行動。

    梅樂馳如此積極,不是為了戰爭,而是想找回浪費的時間。

    用他在回憶錄中的話來說,如果在2038年開始整合戰區航空兵,到2040年底就完成了基本工作。

    由此可見,梅樂馳是歪打正著。

    到2041年初,南亞戰區航空兵已經統一在了一個司令部之下。而且具有相對完備的聯合作戰能力。

    更重要的是,新的指揮體係也隨著新的編製誕生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指揮體係的確立,才是新編製的根本。

    作為空軍將領,梅樂馳不可能不知道指揮體係的重要性。要想把軍隊的戰鬥力發揮出來,靠的就是指揮。不管編製多麽完備到位,如果沒有良好的指揮,別說打勝仗,能夠算得上軍事力量就不錯了。

    正是如此,進行編製調整的時候,梅樂馳就把重點放在了指揮體係的建設上。

    因為他是雷靖鳴派來的,而且是戰區司令與空軍司令溝通的中間人物,所以梅樂馳的改革行動得到了袁晨皓的大力支持。用梅樂馳的話來說,如果沒有袁晨皓的支持,他不可能在南亞戰區取得任何成功。

    當然,支持不是一句話那麽簡單。

    除了讓梅樂馳放手去幹之外,袁晨皓還為這位空軍少將提供了物質基礎。

    不得不承認,雷靖鳴的選擇沒有錯。

    雖然南亞戰區在共和國的幾大戰區中最偏遠,也最不受重視,甚至一直受到了總參謀部的歧視,但是得益於這種偏遠的地理位置,南亞戰區總能“因地製宜”的搞些副業。俗話說得好,天高皇帝遠,袁晨皓要怎麽幹,連林嘯雷都沒有多少插嘴的機會。幾年下來,南亞戰區最出名的就是“搞副業”。在印度洋上對付海盜、派特種部隊去索馬裏解救人質、打擊也門的極端組織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為戰區建設添磚加瓦。可以說,袁晨皓做得最出色的事情就是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完成了大量基礎建設。比如利用伊朗利益集團提供的資金修建了設施完善的戰區司令部。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麽樣的司令,就有什麽樣的兵。

    袁晨皓都在“搞副業”,梅樂馳自然不甘人後。為了購買更加先進的指揮係統,梅樂馳想了個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辦法:開辦培訓班。

    按照梅樂馳的回憶,在2038年到2040年的2年中,南亞戰區航空兵司令部總共開辦了4個為期半年的高級培訓班,培訓了大約1600名高級軍官。其中隻有不到400人是共和國的軍官,其餘1200名軍官來自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特別是敘利亞。因為這不是共和國當局的行為,所以這些外**人都是以到巴基斯坦考察旅遊為名,到南亞戰區參加特別培訓,接受共和**隊的先進軍事思想。當然,培訓班的學費非常高。用梅樂馳的話來說,這些錢剛好夠買一套指揮係統。當時一套先進戰術指揮係統的價格在20億元左右,即便內部采購也要10多億。也就是說,每培訓1名他**人就能轉到100萬左右。要知道,當時共和國公開替中東國家培訓軍事人員,收費也在50萬以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