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七十二章 極限行軍(3/4)

作者:閃爍字數:1497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05

    所謂的“應答式”,指的就是在高能微波中有一個應答信號,接受端必須對這個應答信號做出回答,才能獲得發射端提供的另外一個接收信號,從而正常啟動。如果接收端沒有做出回答,強行接收高能微波承載的能量,發射端的場感應器就會發出警報,並且迅速調高微波的能量級別。燒毀接收端的電子設備。

    由此可見,“應答式”是一種排他的能量係統,從而解決了“安全”問題。

    因為這種“應答”的安全模式無法做到絕對安全,所以“應答式”的高能微波發射係統采用了“3 1”的發射方式,即設置不在同一個平麵內的4個發射點,利用電磁波相幹原理構成一個具有邊界的電磁場,隻有在此範圍內才能截獲高能微波,而在此之外,就無法利用高能微波攜帶的能量。因為作用距離越遠,能量傳輸效率就越低,所以陸軍對係統的作用範圍做了明確限製。

    針對地麵裝備的“應答式能量傳輸係統”的最大作用距離在1500米以內,如果車輛以側向通過的方式進入接收區域,隻要與發射源的距離保持在250米以內,就能確保在以正常速度行駛、且不增加行程的情況下獲取到足夠的電能,完成充電作業。如此一來,車隊就沒有必要在行軍途中停下來充電了。

    如此先進的能量供應係統一問世就得到了陸軍的“追崇”。

    在經費嚴重緊缺的情況下,陸軍在進行改編的時候,仍然明確要求為每個戰鬥單位提供一套這種供電係統,從根本上保證戰鬥單位的戰場機動能力。

    事實上,這種代號GE-37A的“應答式能量傳輸係統”並不先進。準確的說,從能量轉換效率上講,GE-37A比海軍研發的JE-35型“指向式能量傳輸係統”差多了。即便在250米的最佳作用距離上,GE-37A的能量傳輸效率也隻有10%。也就是說,發射端輸出的能量中僅有10%被接收端獲取,而接收端把微波能轉化為電能,又有大約50%的損耗,所以總體能量轉換效率在5%左右。在1500米的最大作用距離上,總體能量轉換效率將降低到讓陸軍都無法接受的0.5%。要知道,在這一情況下,能夠為一個旅的主戰裝備提供能源的移動式電力供應係統最多隻能為一個連的主戰裝備服務。不管怎麽說,就算共和國陸軍財大氣粗,也不可能為每個連配備一個需要由一個營的兵力來管理的電力供應係統。

    當然,GE-37A的出現,本來就是劃時代的事情。

    能量轉換效率的高低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GE-37A肯定會徹底改變後勤保障的基本模式。

    別的不說,第一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在2個小時內狂奔250千米。而且還將以相同的速度前進4個小時,才會做簡短停留。在以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後勤保障部隊來說,壓力並不輕。

    先頭部隊在帕斯庫赫完成了第一次電能補充之後,不會停下來,將繼續以每小時130千米的速度前進。也就是說,4個小時之後,也就是到達巴姆的時候,先頭部隊才能利用伊軍的供電係統獲得電能補充。7個小時之後,也就是到達巴夫格,先頭部隊將需要進行第三次電能補充,因此後勤保障部隊必須在7個小時之內,將整套設備轉移到巴夫格,並且做好為先頭部隊提供電能補充的準備工作。因為先頭部隊的行軍速度已經達到地麵部隊的極限了,所以後勤保障部隊隻能指望垂直起降運輸機,而共和國陸軍航空兵的垂直起降運輸機還在幾千千米外,所以隻能借用伊朗軍度的垂直起降運輸機。

    正是如此,裴承毅詢問情況的時候,帕斯庫赫的支援部隊正在登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