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七十三章 一湧而上(3/4)

作者:閃爍字數:1487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06

    在安排這一係列的戰鬥時,裴承毅完全采納了龍宏恩的建議。

    因為戰爭開始後,美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就會參戰,戰區內的作戰部隊麵臨非常大的防空壓力,部署在波斯灣與阿拉伯海的共和國航母戰鬥群的製空戰鬥機數量非常有限。無法為地麵部隊提供足夠的防空掩護,所以非常有必要在戰爭爆發後,投入更多力量,與敵人爭奪製空權。

    也就是說,必須投入像J這樣的重型製空戰鬥機。

    這一要求,正好與長途奔襲的需求完全一致。

    雖然J-17在得到空中加油保證的情況下,長途奔襲能力不在J之下,而且J-17是單發動機戰鬥機,故障率隻有J的一半左右(戰鬥機的大部分故障都與發動機有關,因此發動機越多的戰鬥機,故障率就越高)。所以更加適合執行遠程打擊任務,但是在加油機數量非常有限,而打擊強度又無法降低情況下,能夠攜帶更多燃油與彈藥的J絕對是更加理想的選擇。事實上,隻要是長途奔襲,指揮官就會優先考慮重型戰鬥機,或者說,隻要沒有別的限製,指揮官肯定會使用重型戰鬥機。

    正是如此,最先出動的就是J機群,而且全是J。

    要知道,當時共和國空軍的J也就隻有200多架,一次出動192架,等於空軍使出了看家本領。

    也正是如此,J執行的都是防區外打擊任務,不用冒險。

    按照計劃,這些J起飛之後,隻在巴基斯坦南部地區,也就是俾路支省上空依次與加油機群會合,獲得燃油補給,然後在伊朗西北上空投射防區外彈藥。因為不需要考慮飛回幾千千米外的空軍基地,所以這些戰鬥機不用進行第二次空中加油。降落之後,半數戰鬥機以最快的速度補充燃油與對空彈藥,緊急升空執行防空巡邏任務,另外半數戰鬥機則在地麵待命,隨時準備升空。

    也就是說,一切順利的話,在轟炸開始後大約75分鍾的時候,就有近百架J在敘利亞、伊拉克、伊朗、乃至土耳其東南部地區上空執行防空巡邏任務,做好了與美軍戰鬥機交戰的準備。算上敘利亞、伊拉克與伊朗空軍的戰鬥機,就算美軍聯合土軍與以軍,也很難一次性奪取製空權。

    與以往一樣,裴承毅充分信任龍宏恩,也就給予了他足夠大的權力。

    問題是,龍宏恩的戰術安排中,仍然缺乏最關鍵的一環,那就是誰去踢開土耳其本土防空網的大門?

    雖然土軍的裝備在整個北約集團中墊底。就算與接壤的伊朗相比,也沒有多少有時可言。比如土耳其空軍的主戰裝備是美國波音公司開發的F-52A戰鬥機,而這是一種典型的輕型多用途戰鬥機,水平與共和國空軍的J-17A相當,更適合用來執行對地任務,而不是用來執行國土防空任務,就算所有出口的F-52都根據客戶的要求做了改進,比如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功率更大的雷達、更加完備的空戰火控軟件等等,其實際空戰能力仍然遠遠比不上重型製空戰鬥機,甚至不是F-46這類中型多用途戰鬥機的對手,不然美國海軍也不會單獨搞一種艦載戰鬥機。但是土軍的整體戰鬥力並不差,而且受地理位置等影響,在整個北約集團中,土耳其最為重視防空建設。別的不說,前蘇聯解體之後,因為最大的威脅煙消雲散,所以北約眾多成員國都降低了本土防空網的級別,開始把精力放在對外軍事行動上,隻有土耳其仍然高度重視本土防空,在美國等盟國無法提供更先進的防空係統的情況下,甚至從俄羅斯購買了遠程防空係統。

    進入21世紀,土耳其仍然非常重視本土防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