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八十章 全麵軍備競賽(3/4)

作者:閃爍字數:1498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13

    問題是,杜奇威已經不是個單純的軍人了。

    從始至終,他都沒有參與洛布林夫人與蘭德斯的鬥爭。

    事實上,杜奇威一直認為洛布林夫人的觀點對美國更加有利。

    雖然洛布林夫人沒有否認美國與共和國正在打冷戰的客觀事實,但是從一開始,她就堅持認為,共和國不是前蘇聯。美國沒有理由用對付前蘇聯的辦法來對付共和國。更加重要的是,共和國已經掌握了主動權,事實上也領先於美國。在總體局勢不利的情況下,美國更不應該盲目的跟共和國展開全麵軍備競賽,甚至不應該進行全麵科技競賽。數十年來,在民主黨總統的主導下,美國一直在回避共和國的挑戰,充分利用已有的優勢,在某些重要領域保持領先,而不是在所有領域都保持領先,為美國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問題是,洛布林夫人不可能提到民主黨總統,畢竟現在是共和黨執政。更讓洛布林夫人頭痛的是,她還不能直接反對加大軍事投入,畢竟這是與共和黨的衣食父母作對。如果洛布林夫人真像民主黨總統那樣,恐怕她連國務卿的位置都保不住。

    正是如此,在這場實力相差懸殊的爭論中,洛布林夫人連防禦的機會都沒有。

    會議結束前,在洛布林夫人沒有反對的情況下,由蘭德斯的國家安全顧問提議,通過了一項針對美國國防建設的臨時性法案,其中兩點最為關鍵,一是盡全力支持土耳其等美國盟國度過難關,二是在2041財年度將正常國防預算提高35%,並且在今後的3個財年內陸續將國防預算增加到2040財年度的250%。因為這個提議得到了包括兩黨國會領袖、兩院領袖與幾個主要委員會主席的支持與認可,所以獲得國會支持已成定居,缺的隻是讓該法案正式生效了。

    對杜奇威來說,這不見得是壞事。

    雖然在這份非常關鍵的臨時性法案中沒有明確一定要幫助土耳其等盟國打贏戰爭,但是在該法案得到國會支持之後,杜奇威麵臨的幾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別的不說,隻要美國聯邦政府開始劃撥戰爭經費,五角大樓就能在更大的範圍內采購軍火,加大前線投入,讓杜奇威不再需要為兵力問題犯愁。

    隻是,作為一名政治家,杜奇威非常清楚,這份法案將美國帶上了一條不歸路。

    從純政治角度看。這份在後來被稱為“軍備法案”的臨時性法案,從根本上確認了美國與共和國的冷戰關係,正式將美國推上了軍備競賽的快車道。雖然從曆史層麵看,兩個超級大國間的冷戰關係已經存在了20年,而且遲早會展開全麵軍備競賽,但是在此之前,美國曆屆民主黨政府都在努力避免與共和國進行全麵軍備競賽,因為之前幾位總統都知道,美國還不具備與共和國進行全麵軍備競賽的條件。別的不說,布蘭迪諾積極推動美國參加全麵核裁軍行動,並且竭盡全力讓美國國會批準了《倫敦條約》,就是想借此避免與共和國爆發全麵軍備競賽。對美國來說,不幸中的萬幸是,在此之前的20年,共和國需要集中力量彌補國家綜合實力中的短板,比如科學技術、社會文化與政治製度,因此也沒有能力與美國進行全麵軍備競賽。隨著共和國在越來越多的技術領域超過美國、構築起全球規模最大的“橄欖型”社會、政治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等,共和國當局終於在一個最恰當的時候,向美國發出了全麵挑戰的信號。

    美國總統與國務卿爭論的焦點就是美國要不要應戰。

    作為軍人,杜奇威不會退縮。可是作為政治家,他非常清楚,美國必須退縮。

    如果能夠通過軍備競賽擊敗共和國,美國就不會在之前的20年中輸掉那麽多的地區性戰爭,丟掉那麽多的盟國。

    在杜奇威看來,美國還得忍20年,等到電力**結束,再迎接共和國的挑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