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八十六章 增援部隊(3/4)

作者:閃爍字數:1397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19

    從某種意義上講,2033年在聯合國獲得通過的《國際海洋生態法》中。取締了“科學捕鯨”,就是針對日本人的濫捕行為,保護稀有程度比日本人還要高得多的藍鯨、長須鯨等珍貴鯨類。

    幫助日本難民解決吃飯問題的同時,美國當局也在積極幫助日本人進行本土清理工作。

    2033年,第一支清理隊伍登上了日本本土,清理工作正式開始。

    雖然在處理戰爭難民的遺骸時,清理隊員遇到了很多問題,在第一批登陸日本的清理隊伍中,近三分之一的隊員精神崩潰。但是這是現實的,而不是在拍電影,也就沒有那些隻有在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怪物。

    事實上。放射性汙染造成的影響遠沒有電影與小說中說得那麽恐怖。

    造成汙染的主要是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而這些肉眼幾乎見不到的塵埃會隨著降水回到地麵,然後滲透到地下,最終離開地表。因為日本地處北溫帶,常年受黑潮影響,氣溫比同緯度地區偏高,降雨比較充沛,所以大約2到3年,放射性汙染就會降低到不足以致命的地步,3到5年就能回到正常水平。也就是說,這比之前某些科學家提出的,日本需要20年才能恢複元氣的預測短得多。

    第一支清理隊伍的主要工作就是確定是否可以進行戰後重建工作。

    結論是,除了核設施廢墟附近的放射性汙染仍然嚴重超標之外,其他地區的汙染已經降到正常水平。因為最後一批留在島上的日本人在2030年年底之前就完蛋了,島上幸存下來的動物與植物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在清理隊員上岸的時候,日本幾乎是一個森林覆蓋率接近百分之百的國家。

    因為關東平原的地理條件最好,而且受河流眾多影響,環境也最好,所以清理工作首先在關東平原展開。

    當年年底,美國就為日本提供了第一批戰略援助物資與重建設備。

    也就在這個時候,日本當局提出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按照日本人的規劃,在第一個五年之內,不但要將關東地區建成能夠滿足所有日本人生活需求的糧倉,還要把東京建成一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

    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樣,日本人再次開始了重建工作。

    與二戰後的重建不同的是,因為嚴重汙染區域分布得太廣,而且非嚴重汙染區域也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所以重建工作首先以清理廢墟開始,而且重建所需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這些最基本的原材料,都得從國外進口,能夠在日本找到的,恐怕就隻有淡水了,而且還得是那幾天汙染最輕的河流中淡水。正是如此,重建工作開始後,日本當局沒有立即向本土移民。而是以輪換工作的方式,派遣建設人員返回本土展開重建工程。似乎是自我解嘲,日本當局宣稱這麽做,能夠像在一張白紙上作畫一樣,把新日本建設成世界上最美麗、最文明與最漂亮的國家。

    非常不幸的是,日本人的好日子隻過了1年半。

    隨著印度戰爭爆發,日本重建物資的主要產地遭到滅頂之災,物資供應遠遠跟不上重建需求,重建工作被迫放緩。雖然日本當局有所預見,知道印度遲早會倒黴,在進行重建的時候,將距離本土很近的新島規劃為日本的第一個工業區,而且是第一個以生產重建物資為主的工業區,並且在印度戰爭爆發前完成了基礎建設,但是僅僅一個工業區,根本不可能生產出足夠全部重建工作所需的物資,而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太高,不可能幫助日本生產如同水泥、鋼鐵這些初級工業產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