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九十一章 來勢洶洶(3/4)

作者:閃爍字數:1503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25

    在美國陸軍的大力支持下,2039年底,這種編號為BGM-201的反坦克導彈正式研製成功。得到了美國陸軍1200套發射裝具與12000枚導彈的訂單,並且被美國陸軍命名為“圖釘”。到2040年底,除了第一批訂單之外,美國陸軍還訂購了兩批,雷聲公司總共向美國陸軍交付了2000具發射裝具與24000枚導彈。按照五角大樓在2041年初公布的美國國防力量藍皮書中的相關消息,24000枚“圖釘”中,檢驗、訓練與演習大約用掉了8000枚,另外16000枚裝備了2個美國陸軍師與1個陸戰師(陸軍的第二批訂單也有陸戰隊的份),其中優先得到“圖釘”的就是歐洲軍團與第1陸戰師。

    由此可見,美國當局確實在積極策劃中東戰爭。

    “圖釘”優先準備第1陸戰師沒有問題,畢竟陸戰隊是美**隊的急先鋒,哪裏有戰爭,哪裏就有陸戰隊的身影,但是歐洲軍團常駐歐洲地區,如果不是中東戰爭,幾乎沒有與共和**隊交手的機會,隻有在積極策劃中東戰爭的情況下,美國陸軍才有理由把“圖釘”優先配備給歐洲軍團。

    當然,為了不那麽引人矚目,美國用編製改革打掩護。

    不管怎麽說,布呂歇爾帶著部隊上戰場的時候,第1裝甲師與第3步兵師的大兵手裏擁有當時世界上唯一能夠幹掉DZ-31A的反坦克導彈。雖然俄羅斯當局在2037年的時候就聲稱,其研製的AT-32“黑管”反坦克導彈能夠打穿DZ-31A的正麵裝甲,是世界上第一種能夠摧毀DZ-31A的反坦克武器,但是根據采購了AT-32的伊朗陸軍做的測試,因為俄羅斯的設計師忽略了被動反應裝甲的防護能力,所以這種號稱破甲能力超過2400毫米的反坦克導彈最多隻能打穿DZ-31A的側麵裝甲,而無法打穿其正麵裝甲。

    當然,BGM-201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反坦克導彈。

    因為要采用高拋彈道,以瞄準坦克的頂甲,所以BGM-201隻能在相對開闊且沒有遮擋的地方使用(如果要在狹窄的空間內使用,就無法采用攻頂模式,隻能采用直線瞄準攻擊方式,從而失去擊毀DZ-31A的能力)。更要名的是,因為采用的火箭發動機太小,彈道頂點的最大相對高度超過500米,所以在攻擊目標的時候。要求戰場上的雲層相對高度在400米以上,不然就會影響到導彈的命中率。總而言之,BGM-201的使用條件非常苛刻,不然雷聲公司也不會為其設置兩種攻擊模式。事實上,這也是BGM-201優先裝備歐洲軍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歐洲地區以平原為主,而且氣象條件比較理想。

    萬幸的是,紮格羅斯山區的高原非常開闊,而且初夏比較幹旱,很少有較厚的雲層。

    雙方剛剛接觸,美國大兵就用幾個毫無爭議的戰果證明了美國納稅人投入的120億美元沒有白白用掉。

    遭到重創,霍梅尼師的先頭部隊立即停了下來,隨後撤退了數千米。

    此時,已經快淩晨4點了。

    霍梅尼師的前線指揮官一麵組織人員搶救受損坦克與傷亡官兵,一麵向師部匯報遭到阻擊的情況,要求獲得遠程火力支援。因為霍梅尼師的炮兵部隊還沒有找到陣地,能夠提供支援的隻有第一戰鬥單位留在蘇菲安的炮兵旅。大概是不想顯醜,霍梅尼師的少將師長沒有請求炮火支援,而是派了2個步兵營上去,要求先頭部隊在步兵的掩護下發起進攻,爭取盡快突破美軍防線。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錯上加錯的決定。

    第二輪進攻的結果沒有好到哪裏去,因為沒有對美軍進行炮火壓製,所以美國大兵非常舒服的向衝來的坦克與戰車發射了反坦克導彈,取得了第二批戰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