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九十五章 陡增變數(1/4)

作者:閃爍字數:1410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28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九十五章 陡增變數

    半島戰爭結束後不久。杜奇威還沒有脫下軍裝,就想辦法搞到了空降153旅的詳細資料,對這支讓2個陸戰師近5萬名官兵灰飛煙滅的部隊有了深刻認識。印度戰爭期間,空降153旅在蘭契阻擊戰中的精彩表現,更讓杜奇威驚歎不已。也就在這時候,杜奇威記住了那個叫“李東石”的共和國陸軍上校。

    雖然不能把蘭契阻擊戰的功勞全部歸與李東石,但是沒有他的正確指揮,空降153旅不可能在沒有援助部隊的情況下,擋住200倍以上的敵人。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從農黑到五老、再到蘭契的軍人,李東石從基層一步一步的爬起來,最終成為旅長,並且在印度戰爭結束後的5年間連續晉升3次,成為指揮第十戰鬥單位的陸軍中將,足以說明他不是一名普通軍人。

    事實上,第十戰鬥單位也不是一支普通軍隊。

    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軍隊,都具有曆史傳承性。光榮的曆史,不但是軍隊的驕傲,也是激勵軍人的最佳辦法。比如美軍的“大紅一師”(第1裝甲師)、“呼嘯山鷹”(第101空中突擊師)、“巴頓師”(第2裝甲師,原先被稱為“車輪上的地獄”)、“魔鬼三師”(第3步兵師)與“美麗堅之劍”(第1陸戰師)等等王牌部隊都擁有非常光榮的曆史,而正是這些曆史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軍人。

    與美軍一樣。不管怎麽改編,共和國陸軍不會丟掉光榮的傳統。

    如果說第一戰鬥單位就是77軍的延續,第九戰鬥單位繼承了39軍的光榮曆史,那麽第十戰鬥單位就是15軍的縮影。因為空降17軍的王學平在接受了培訓之後才出任第八戰鬥單位的指揮官,所以第八戰鬥單位與17軍基本上沒有關係。10支戰鬥單位中,隻有第十戰鬥單位是空降部隊的延續。

    這既是榮譽,又是責任。

    大改編之前,空降部隊在共和國陸軍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是其他軍隊無法替代的角色,即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機動部隊。因為共和國沒有美國那麽多的海外基地,也沒有美國那麽強大的陸戰隊,所以空降兵往往在戰爭中扮演急先鋒的角色,從中南半島到朝鮮半島,再到藏南地區與南亞次大陸,空降兵一次又一次的衝在了其他部隊的前麵,總是第一個到達戰場,並且堅守到最後。雖然大改編的初衷是讓10支戰鬥單位都應該具備強大的戰略機動能力,但是實際執行的時候,卻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裝備采用費用超標等等。與這些硬件上的問題相比,人員素質的問題更加重要。別的不說,讓由39軍改編而來的第九戰鬥單位像空降兵那樣作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了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第九戰鬥單位成軍後訓練了足足3年,直到2040年中期才形成全麵戰鬥力。不管怎麽說,在陸軍已經不是老大哥的時代,要想在短短數年之內擁有10支具有強大戰略機動能力的戰鬥單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建設戰鬥單位的時候,陸軍必須證明有沒有必要讓10支戰鬥單位都具有戰略機動能力。

    萬裏之行始於足下,什麽事情都有個開頭。

    在順利搞定了9支戰鬥單位的改編工作之後,接替項鋌輝出任陸軍參謀長的唐應龍上將(第三次軍事改革後,各軍兵種均不再設司令官,最高指揮官就是參謀長)按照項鋌輝的安排,提出了把第十支戰鬥單位按照戰略機動部隊的標準進行建設。因為這是項鋌輝早就做好了的安排,而且與林嘯雷取得了默契,所以林嘯雷沒有反對這項提議,剛當上國防部長的帥永康也不敢得罪仍然比較強勢的陸軍,也就沒有在經費上做手腳。總而言之,在隻組建一支具有戰略機動能力的戰鬥單位的情況下,經費的問題還不是很嚴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