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零九章 猛然醒悟(3/4)

作者:閃爍字數:1468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41

    問題是,第八戰鬥單位的進攻路線很有問題。

    敘利亞軍隊在邊防線上布設地雷陣,可以用防範美國突然入侵來做解釋。問題是,第八戰鬥單位為什麽要穩打穩紮的北上,而不是像第十戰鬥單位之前做的那樣,讓先頭部隊繞過基利斯,由主力部隊去收拾那裏的土軍。雖然第八戰鬥單位不是第十戰鬥單位,突擊能力肯定不如第十戰鬥單位。但是作為共和國陸軍的精銳部隊,第八戰鬥單位沒有理由過分顧慮土軍的影響。

    說直接一點,如果第八戰鬥單位從一開始就大縱深突擊,肯定能在美土聯軍做出反應之前前進數十千米,甚至能夠一口氣將戰線推進到加濟安泰普以北的傑伊漢河流域,一舉刺穿美土聯軍的防線,迅速向安卡拉進軍。真要這樣,杜奇威將別無選擇,隻能讓即將到達的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一道北上,攔截全速突擊的第八戰鬥單位。因為第五戰鬥單位即將抵達前線,所以裴承毅完全有理由用1個戰鬥單位牽製住2個美軍師。再用另外1個戰鬥單位攻打安卡拉。

    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杜奇威也“設身處地”的為裴承毅考慮了一下。

    在他看來裴承毅沒有讓第八戰鬥單位全速北上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後勤保障跟不上作戰需求,如果第八戰鬥單位身陷敵後的話,很有可能無法衝出美軍的包圍圈,將成為攻打安卡拉的犧牲品;毫無疑問,一位優秀的指揮官肯定不會輕易犧牲掉1支擁有2萬名官兵的部隊。二是第五戰鬥單位很難單獨打下安卡拉,土耳其首都距離前線大約600千米,行軍裏程接近1500千米,第五戰鬥單位再強悍,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就算到了安卡拉,也會因為筋疲力盡而無法打下安卡拉。

    顯然,杜奇威考慮得比較全麵。

    想明白這個問題,不等於解決了眼前的威脅。

    以杜奇威的才能,他不可能不知道,裴承毅不向安卡拉進軍,就得在其他方向上找回損失。

    毫無疑問,伊斯肯德倫是個不錯的選擇。

    第八戰鬥單位從基利斯殺入土耳其,肯定與攻打伊斯肯德倫有關。

    也就在這個時候,杜奇威想到了一種情況,那就是裴承毅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攻打安卡拉,而是一直在打伊斯肯德倫的主意。

    果真如此的話,杜奇威就得考慮退路了。

    因為與前線戰鬥有關的信息還在源源不斷的送過來,所以杜奇威沒有調整部署,而是讓自己冷靜了下來,重新考慮了戰局。

    當他翻開紙質的土耳其地區,立即發現了之前早就考慮到,卻沒有引起重視的問題。

    就算從基利斯北上,共和**隊都要突擊上千千米才能到達安卡拉。因為敘利亞北部地區在美國海軍大型戰艦上的電磁炮的打擊範圍之內,所以共和**隊的物資囤積中心一直設在伊拉克境內,沒有放在敘利亞。也就是說,從伊拉克的代胡克省出發,到安卡拉的後勤保障線超過了1000千米。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

    以共和國陸軍的投入,根本不可能建立地麵保障通道。即便算上敘利亞、伊拉克與伊朗軍隊,也無法建立起一條從摩蘇爾到安卡拉的交通線,更加無法確保這條生命保障線的安全。也就是說。向安卡拉進軍的共和國部隊隻能把後勤保障的希望寄托在那些垂直起降運輸機的身上。能在摩蘇爾與安卡拉之間飛個來回而不需要補充電能的,隻有DZ-25E,而按照CIA提供的情報,共和國陸軍擁有的DZ-25E最多隻能支持1個戰鬥單位在1000千米以外的地區作戰。不管怎麽樣,裴承毅都不可能把2個戰鬥單位派往安卡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