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處被動(3/4)

作者:閃爍字數:1591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43

    半個小時後,第二份情報送到。

    與第一份情報一樣,已經確定攻打錫爾特的是共和國陸軍的主力部隊,在東麵擔任主攻任務的是第一戰鬥單位的部隊。而在西麵擔任穿插任務的是第十戰鬥單位的部隊。更加重要的是,這份情報中提到,第十戰鬥單位隻投入了3個戰鬥營,其他的主力作戰部隊均轉移到了巴特曼西麵,並且進入了防禦陣地。

    這下,完全不用猜測,就能看出裴承毅的意圖。

    吃掉歐洲軍團的殘餘部隊,再在巴特曼西麵迎戰即將到來的美軍第7步兵師。因為錫爾特以西方向上的肅清工作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如果戰爭在這個時候結束,獲勝的將是共和國。說直接一點,共和國完全可以在這個時候停止大規模軍事行動。在控製的占領區內成立一個以庫爾德人為主的國家。哪怕共和國當局不打算肢解土耳其,也可以在占領區內成立一個完全不受土耳其中央政府控製的庫爾德人自治政權。總而言之,共和國陸軍隨時有可能調整戰略部署,守住到手的勝利果實。

    對杜奇威來說,這絕對是不可接受的結果。

    在進攻作戰中,共和國陸軍的2個戰鬥部隊,準確的說,是1個戰鬥部隊加一些沒有多少戰鬥力的伊朗軍隊就能吃掉2個美國陸軍師與大約30萬土耳其國民軍。如果共和國陸軍打算鞏固防禦陣地,充分利用交戰地區的複雜地形,與共和國陸軍在戰術空運方麵的強大優勢,2個戰鬥單位至少能夠頂住5個美國陸軍師。如果算上伊朗軍隊與伊拉克軍隊,杜奇威至少需要準備7個師的兵力,才有可能在一場不在乎傷亡與損失的戰役中擊敗對手,奪回土耳其東南地區。

    毋庸置疑,這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事情。

    用7個師去攻打土耳其東南地區不算什麽,問題是,誰能保證傷亡不會超過美國的承受能力?要知道,共和國陸軍非常重視在防禦戰中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且有能力讓美軍付出足夠慘重的代價。為土耳其陣亡幾千美國大兵不是問題,可是為土耳其送掉幾萬美國大兵的小命就是個問題。

    要想阻止這一切,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趕在對方組織起防線前發起進攻。

    問題回到了原點,即要不要讓第7步兵師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攻打巴特曼。

    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杜奇威再次悲觀的發現,他被裴承毅避到了死角,不得不做出非常不情願的選擇。

    不把第7步兵師派出去,裴承毅就能輕而易舉的打下錫爾特,保住最低限度的戰果。

    把第7步兵師派出去,裴承毅就可以趁此機會發動下一輪進攻,擴大戰果。

    對裴承毅來說,這無疑是一場賭博。

    問題是,對杜奇威來說,這也是一場賭博。

    更重要的是,裴承毅完全不用加注,能夠在保住老本的情況下賭上一把,而杜奇威卻不得不押上全部的賭注,在有可能輸得一幹二淨的情況下。為了一個不是那麽現實的目標賭上一切。

    作為一個理智的指揮官,杜奇威知道該如何選擇。

    也就在他即將做出選擇的時候,參謀送來了第三份偵察報告。

    這份報告與錫爾特方向上的戰鬥沒有多大關係,準確的說,沒有直接關係。

    在天亮前打下加濟安泰普的第八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僅停留了大約3個小時,就將掃蕩殘餘土軍的任務交給了支援部隊,繼續向前挺進。

    與杜奇威預料的一樣,第八戰鬥單位沒有向安卡拉方向挺進,而是在加濟安泰普北麵不遠處轉向西進,把進攻箭頭對準了奧斯曼尼耶。任何人都能看得出來,裴承毅的真正目的肯定不是伊斯肯德倫灣北麵的奧斯曼尼耶,而是要包圍伊斯肯德倫,打掉美軍增援土耳其的主要登陸地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