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麵決戰(2/4)

作者:閃爍字數:1394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13

    1年多下來,這支由2萬多官兵組成的作戰部隊一直在訓練,而且一直在崇山峻嶺中訓練。要知道,就算是一支新成立的部隊,訓練周期也就6個月。即便是精銳部隊,訓練周期也不會超過1年。

    正是這1年多的訓練,賦予了第十戰鬥單位極為特殊的作戰能力。

    在其他戰鬥單位中,戰鬥旅與支援旅有嚴格的任務分工,支援旅隻在戰場上執行一些非正麵作戰任務,最多隻能執行陣地防禦任務。也就是說,支援旅不會參與進攻。在第十戰鬥單位中,因為支援旅的編製極為龐大,3個低空突擊營與3個低空打擊營就擁有數百架作戰飛機與大約3000名官兵(飛行員近600人,其餘的全是地勤人員),加上正常狀態下的1個警衛營、1個通信偵察營(主要負責戰鬥單位直屬的大型無人偵察機)、1個保障營(主要為部隊提供醫療、通信等等非物資保障任務)與3個後勤營(主要負責物資保障),全旅總兵力在7000以上。在戰鬥狀態下,低空突擊營與低空打擊營都會加強,後勤營會擴充一倍以上,通信偵察營與保障營的規模都會擴大,全旅總兵力很有可能超過10000人。因為在組建的時候,第十戰鬥單位得到了陸軍司令部的高度重視,所以支援旅按照戰鬥標準編製,並且按照戰鬥標準進行訓練。對於空降兵出身的李東石來說,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一支擁有上萬官兵的部隊留在戰場外。要知道,在五老阻擊戰與蘭契阻擊戰中,李東石所在的空降153旅堅守到了最後關頭,所有官兵都參與了陣地防禦戰,根本沒有戰鬥人員與非戰鬥人員的區別,所以在第十戰鬥單位中,也沒有這個區別。從成立的那天開始,第十戰鬥單位的支援旅就得按照戰鬥旅的標準進行作戰訓練。

    在武器裝備配製上,支援旅仍然是支援旅。

    別的不說,拿配備給士兵的槍械來說。戰鬥旅中,一名步兵突擊手的標準裝備是1支帶有榴彈發射器的突擊步槍、1把近距離自衛武器與1把戰鬥手槍,而在支援旅中,除了警衛營之外,其他營的官兵中,三分之一的配備了近距離自衛武器,三分之二的則隻配備了自衛手槍。

    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槍支,而是重裝備。

    上了戰場之後,槍支的問題相對比較好解決。因為伊拉克以引進生產的方式,生產了數十萬支與共和國陸軍的QZ-31非常相似的突擊步槍,而且采用的是同一口徑,所以在伊拉克軍隊入土作戰之後,第十戰鬥單位可以設法從伊軍獲得戰鬥槍支。真正的麻煩是裝甲部隊的重裝備,別說伊拉克,就連伊朗都不可能為第十戰鬥單位提供主戰坦克與步兵戰車,而在現代化戰爭中,步兵很難在沒有裝甲力量的情況下完成作戰任務。

    針對這一情況,在訓練的時候,李東石就采用了“換人不換裝備”的方法,讓戰鬥旅與支援旅的官兵相互交換崗位,從而讓支援旅的官兵掌握了主戰裝備的操作辦法。當時李東石還沒有想過要讓支援旅去充當主攻部隊,隻是希望在遇到激烈戰鬥的時候,支援旅能夠充分發揮預備隊的角色。能夠像戰鬥旅那樣去完成作戰任務。到了戰場上之後,李東石的這一安排立即發揮出了更重要的作用。第一輪突擊中,第十戰鬥單位支援旅的幾個營就偽裝成了主力部隊,從吉茲雷一路殺往舍爾納克,不但順利完成佯攻任務,還出其不意的打西了埃魯赫,為後來攻占錫爾特立下了頭功。攻打巴特曼的時候,支援旅也在掩護戰鬥旅側翼防線的時候發揮了特別關鍵的作用,不然戰鬥旅不可能趕在美軍主力到達之前占領巴特曼。即便在攻打迪亞巴克爾的戰鬥中,支援旅也表現得非常突出。用一些戰鬥旅官兵的話來說,隻要有足夠的重裝備。支援旅就能分出5000人組建第二個戰鬥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