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章 換屆選舉(3/4)

作者:閃爍字數:1385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21

    受此影響。就算葉致勝想退出元首競選也不大可能了。當然,隨著閻尚隆表態,第二輪選舉更像是儀式化的過場,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不可否認,這段插曲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要知道,在此之前,還從來沒有哪個人敢於挑戰現任國家元首的權威,更不可能在選舉上向現任國家元起挑戰。雖然葉致勝的目的具有非常強烈的功利性,但是由此產生的長遠影響卻是誰也不能忽視的。不管怎麽說,葉致勝此舉至少讓很多人知道,共和國的民主體製建設不是搞著玩的。他能在2042年挑戰顧衛民,自然有人在2047年挑戰顏靖宇,以及在今後的任何一次換屆選舉中,都會有人向國家元起挑戰。

    更重要的是,葉致勝的這一舉動,對推動政治改革有著非常明顯的積極意義。

    必須承認,由王元慶推行的政治改革並沒取得圓滿成果,至少沒有能夠確立其以全民普選為基礎的民主政治體製。不管怎麽說,對於共和國這種大國來說,基於全體代表大會的間接選舉肯定有弊端。雖然在很多國家,比如歐洲的絕大部分國家,推行的都是基於議會的間接選舉,也就是議會總理製,而不是美國那套基於全民普選的直接選舉製,也就是總統議會製,但是在人口眾多與幅員遼闊的國家,議會總理製存在很大的問題,除了印度之外,所有國土麵積超過100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1億的大國,采用的都是總統議會製,即擁有一個非常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由此也看得出來,大國中央政府的首要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穩定與統一,並且充分利用大國人口多、國土廣、資源豐富等等有利條件,來維護國家利益與選民的利益。

    按照王元慶的規劃,政治改革的第二階段就以實現全民普選為主要目的。

    問題是,顧衛民絕對不是推行政治改革的理想人選。事實早已證明,顧衛民上任之後並沒有按照王元慶的囑托。及時推進政治改革,甚至有意淡化了政治改革,不然也不會提出“青山綠水”計劃。可以說,在2037年到2042年的第一屆任期中,顧衛民幾乎沒有在政治改革上取得任何成就。如果在他的第二屆任期中,仍然對政治改革不聞不問,到顏靖宇上台的時候,恐怕沒有多少共和國公民會認為應該繼續推進政治改革。必須承認,10年時間足以讓人淡忘很多事情。

    由此可見,閻尚隆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很難說與王元慶沒有關係。

    不管怎麽說,在葉致勝宣布參加元首競選之後,政治改革再次成為了共和國公民日常談論的主要話題。也正是如此,在第二輪投票選舉前,顧衛民不但高調宣布充分尊重與支持葉致勝的政治選擇,還公開宣布將在當選元首之後積極推動政治改革。

    不得不承認,葉致勝出來攪局,積極意義遠遠超過了消極意義。

    正是如此,顧衛民在第二輪選舉中勝出後,並沒因此撤消葉致勝的委員長職務,而是非常大度的表示,將與葉致勝共同完善共和國的民主政治製度。更重要的是,顧衛民再次當選國家元首之後,立即開始兌現之前的承諾。

    也就在這個時候,裴承毅成為了共和國的國防部長。

    雖然由現役陸軍上將出任國防部長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一些西方新聞媒體甚至借此宣稱共和國將再次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但是與由換屆選舉引起的政治動蕩相比,裴承毅這邊的動靜就算不了什麽了。

    帥永康如願以償的成為了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但是在閻尚隆的堅決要求下,常務副總理的職權大大降低,僅負責國務院的日常工作,而三個職能副總理(分管經濟、科教與安全)的地位得到鞏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