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四章 停戰談判(3/4)

作者:閃爍字數:1399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21

    2043年初,停戰談判的主要問題全部得到了解決,談判進入實質性階段。

    準確的說,是由共和國拉攏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美國拉攏土耳其與以色列,並且由共和國與美國聯合邀請沙特阿拉伯、約旦、黎巴嫩與埃及參與停火協議具體內容的談判與協商工作。

    當然,在正式開始之前,共和國與美國還得解決一個雙方均沒有主動提起的問題。

    那就是,即將草擬的停火協議是一個一攬子協議,還是按照不同的戰線分成兩份相對獨立的協議。美國當局堅持認為應該簽署一個一攬子協議,因為隻有綁定中東地區各利益攸關方的停戰協議才能給中東地區帶來長久的和平穩定。共和國當局則認為應該簽署兩份針對不同問題的停火協議,因為庫爾德人問題與猶太人問題不是兩個可以等同的問題,也就不可能用一份停戰協議來解決。

    可以說,這個問題是正式停戰前的最後一道障礙。

    因為這與雙方在中東地區的基本政策息息相關,所以雙方均不願意讓步。結果停戰談判在2043年初陷入僵局,隨後就爆發了震驚世界的,持續近3個月的“兩線決戰”。共和**隊在北方戰線上從馬拉蒂亞出發,向安卡拉發起突擊,數日之內就撕開了美土聯軍的數道防線,將戰線向北推進了大約100千米。與此同時,美以聯軍在南方戰線上向大馬士革發動了大舉進攻,在一周之內向北突擊了大約50千米,其裝甲偵察部隊一度到達距離大馬士革不到30千米的基斯沃。雖然雙方的進攻都非常猛烈,但是雙方都沒有打算通過戰爭來解決問題,隻是希望借助戰場上的勝利讓對方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正是如此,進攻取得突破之後,雙方均未大舉前進,戰線再次陷入僵持狀態。直到2043年5月初,因為傷亡實在過於慘重,共和國與美國當局才再次啟動停戰談判,並且在談判開始前,各自將軍隊撤回到了進攻開始之前的防線上。

    當然,真正讓步的不是共和國,而是美國,準確的說,是以色列。

    在這3個月的“兩線決戰”中,蘇勁輝采用了“北攻南守”的策略。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沒有進去心的策略,因為要想取得突破,讓美國回到談判桌上,就得在南方戰線上發動進攻,要知道,在此之前,袁晨皓都是這麽打的,但是蘇勁輝看到了問題的另外一麵,即能不能讓美國回到談判桌上,不是看能不能打敗美軍,而是能不能讓美國得不到盟國的支持。所謂打蛇打七寸,因為以色列的傷亡承受能力最差,所以以色列就是美以聯軍中的七寸。正是如此,在3個月的戰鬥中,南方戰線上的共和**隊一直盯著以色列國防軍,並且重點打擊以色列國防軍。根據以色列政府在後來公布的數據,在這場戰役中,以軍總共傷亡17428名軍人,而共和國與美國陸軍分別傷亡7642人與5339人。因為傷亡過於巨大,所以在2043年4月份,以色列當局就多次威脅美國,如果美軍不能承擔主要作戰任務,又不願意與共和國重啟停戰談判,以色列就將采取單方麵停火行動,也就是不再協助美**隊作戰。

    不管怎麽說,美國當局不可能忽視以色列的利益要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