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八章 利益之爭(3/4)

作者:閃爍字數:1420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25

    毋庸置疑,內賈德肯定聽出了這個赤裸裸的威脅。

    也正是如此,就在其宣布單方麵終止《中伊貨幣互換協議》之後不到48小時,內賈德就再次宣布。將就該協議的一些具體條款與共和國進行磋商談判,在談判取得成果之前,伊朗當局將繼續履行該協議規定的職責與義務。也就是說,伊朗並不會立即終止該協議,隻是希望修改一些條款內容。

    雖然算不上完美,但是問題得到了解決。

    問題是,這次風波已經無可挽回的改變了共和國與伊朗的關係。

    要知道,顧衛民不是王元慶那樣的鐵腕領導人。雖然在處理該事件的時候,顧衛民也體現出了強硬的一麵,但是並沒因此獲得國內利益集團,特別是那些希望共和國在伊朗有所作為的利益集團的認同。

    正是如此。僅僅1個月之後就爆發了“管道危機”。

    這就是前麵提到的,在修建貫穿伊朗,從伊拉克的巴士拉港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油氣綜合輸送管道的問題,因為在油氣國境費上沒有談攏,結果伊朗當局借國民議會否決了修建管道的協議,使該項目胎死腹中,讓共和國的幾家大企業至少損失了數百億元,並且讓共和國當局不得不花大力氣拉攏科威特,投入巨資在科威特修建一座專門用來為運送石油與天然氣的船隻提供服務的專業港口。

    客觀的講,伊朗當局這麽做並沒錯。

    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人一樣,印度戰爭之後,共和國已無後顧之憂,而且國民的實際購買力已於美國持平,成為了世界上消費能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所以共和國民眾的消費觀念悄然轉變。有人說,共和國公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以節儉樸素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所以再怎麽變,也接受不了美國人的消費觀念。有這種想法的人,隻能說並不了解共和國公民,不了解中華民族的曆史。要知道,在中華民族曆史上的幾個鼎盛時期,比如漢初、唐初、明初,乃至一些算不上鼎盛的時期,比如南北宋、滿清前期等等時候,中華民族並不把節儉當成美德。特別是在盛唐時期,炎黃子孫的奢侈生活不但讓當時還處於蠻荒時期的日本人瞠目結舌,還讓旅唐的西方人歎為觀止,甚至連當時的西方貴族也以能夠過上唐朝人的生活而感到榮幸。

    可以說,隻要有客觀條件,共和國公民就懂得享受。

    正是如此,共和國在2020年之前就成為了第一大資源消費國,到2038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人均資源消費國。2040年,全球大約60%的資源輸入共和國。雖然其中一部分轉變成高科技產品流入國際貿易市場,但是按照一家共和國新聞媒體的估計。共和國公民至少消耗掉了全球40%的資源,人口為共和國1半的美國消耗了大約19%的資源,人口與共和國相差不大的歐盟消耗了大約24%的資源,剩餘的17%的資源則要用來供養占全球人口總數71%的另外53億人。由此可見,共和國公民的消費能力有多麽驚人。雖然在消耗的資源中,以電能為主,而在2035年之前,共和國的電能就百分之百的由可控聚變核電站提供,但是共和國公民對其他資源的消耗依然非常驚人,比如全球天然氣中的80%就輸入了共和國,而其中的70%都被用在了日常生活之中,也就是被共和國公民當成做飯的燃料給用掉了。

    在這筆巨大的消費中,伊朗作為全球第三大天然氣儲備國、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與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自然是共和國的主要供應國。問題是,伊拉克是共和國的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國。如果油氣綜合管道建好,就算伊朗能夠通過收取國境費賺上一筆,也等於是揀起芝麻丟了西瓜,給自己搞了一個競爭對手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