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十一章 統一進程(1/4)

作者:閃爍字數:1493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27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十一章 統一進程

    在安曼,裴承毅首次嚐到了閉門羹。

    雖然約旦當局非常重視來訪的共和國國防部長。非常熱情的款待了裴承毅,但是作為中東地區不折不扣的小國,約旦的外交政策非常保守,既沒有完全投靠美國、又沒有過分依賴共和國,也就沒有讓裴承毅體會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雖然在國土麵積、人口數量方麵,約旦超過了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黎巴嫩、巴林等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國土麵積甚至比以色列都要大得多,但是論綜合國力,別說跟以色列比,約旦甚至不如阿聯酋、科威特與卡塔爾,僅比戰亂了幾十年的黎巴嫩、以及國土麵積不到1000平方千米的巴林稍微強一點。

    與中東地區的所有阿拉伯國家一樣,約旦有一段不那麽光彩的曆史。

    古代的約旦先後被數個帝國統治,進入近現代,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崩瓦解,約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成立酋長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獲得獨立地位,成立了外約旦哈希姆王國。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約旦占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千米土地,並且在大約2年後與之合並為約旦哈希姆王國。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領約旦河西岸。隨後20多年間。中東局勢急劇變化,曾經鐵板一塊的阿拉伯國家聯盟土崩瓦解,國家實力弱小的約旦獨木難支,不得不在1988年宣布放棄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法律與行政權,並且在6年之內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隨後收回了被以色列占領的數百平方千米國土。

    雖然從時間上看,約旦是在埃及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貝京、美國總統卡特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也就是埃及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宣布結束戰爭狀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之後,才與以色列和解,最終倒向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但是從轉型速度、以及轉變力度上看,約旦遠超過埃及,早已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特別是在以色列周邊地區最重要的盟友。

    約旦能夠迅速轉型,主要就是地窄人少,國家容易控製與管理。

    正是如此,自從與美國簽署和平協議,投靠美國之後,約旦對外政策一直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延續了數十年。即便在伊朗戰爭期間,約旦的態度也很曖昧,隻是通過名存實亡的阿盟發表了一份譴責美國的聲明。中東戰爭期間,約旦更是嚴守中立,既不支持美國、也不支持共和國。雖然這一態度對共和國比較有利,畢竟在南方戰線上,敘利亞與伊拉克的大後方為共和**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美國卻隻能在狹小的以色列國土上騰挪。但是約旦卻沒有能夠討好任何一方,甚至因此與美國產生隔閡。

    對於約旦這樣的國家,共和國也沒抱多大的希望。

    事實上,一個國土麵積不到10萬平方千米、人口不到800萬、幾乎沒有什麽貴重資源的國家也搞不出什麽名堂來。

    從某種意義上講,裴承毅訪問安曼,隻是因為約旦是阿拉伯國家。

    正是如此,在安曼呆了不到2天,裴承毅就啟程去了開羅。

    如果說約旦是“可有可無”的國家,那麽埃及就絕對是阿拉伯世界中的頭號強國了。

    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相比,埃及的國土麵積不如沙特、礦產資源不如伊拉克、文化教育不如卡塔爾、社會福利不如科威特、旅遊服務不如阿聯酋,人均收入更是在好幾個靠石油發家致富的阿拉伯國家之下,但是埃及擁有其他阿拉伯國家所不具有的兩大優勢,一是巨大的人口,二是重要的地理位置。

    早在21世紀初,埃及人口就超過了6000萬,不但是阿拉伯世界的頭號人口大國,人口數量還是排第二的阿爾及利亞的兩倍(當時阿爾及利亞的人口在3000萬左右,阿拉伯人大約有2000萬)。因為在20年代初,埃及加快實現工業化,政府出台了一係列鼓勵生育的政策,出現了一波持續近10年的嬰兒潮。所以到2040年,埃及人口達到9700萬,不但仍然是阿拉伯世界中的頭號人口大國,還比派第二位的蘇丹(4500萬)多出近一倍,占到阿拉伯世界總人口的20%。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