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十五章 新興時代(1/4)

作者:閃爍字數:1502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34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十五章 新興時代

    自紀佑國之後,共和國的數位國家元首中。民眾對顧衛民的評價最低。

    客觀的講,顧衛民不是沒有政治才能,而是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換句話說,顧衛民一直沒有能夠擺脫王元慶的影響。別的不說,共和國民眾在評價國家領導人的功績時,總會拿顧衛民跟王元慶做對比。雖然這種淳樸的價值觀有些道理,但是民眾在做對比的時候,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顧衛民與王元慶所處的時代背景。不管怎麽說,王元慶的成功建立在紀佑國與趙潤東打下的基礎之上。所謂盛極必衰,當王元慶將共和國推上21世紀前半葉的巔峰時,不管接任的是顧衛民、還是顏靖宇,都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甚至不大可能保住王元慶的成就。正是如此,在評價顧衛民的時候,幾乎所有民眾都認為顧衛民是個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國家領袖。實事求是的講,顧衛民能在王元慶之後做到“守成有餘”已經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很多人忽視了顧衛民取得的功績。

    別的不說,中東戰爭就足以讓顧衛民受到尊重。雖然在很多人看來,中東戰爭與顧衛民幾乎沒有關係,因為指揮中東戰爭的是裴承毅、而在後方配合的是李存勳。就連外交工作也是由閻尚隆負責的,但是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與共和**隊最高統帥,如果沒有顧衛民的支持,不管是裴承毅還是李存勳,都不可能隨心所欲的指揮軍隊作戰,也就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從影響上看,中東戰爭的重要性不在印度戰爭之下。

    雖然共和**隊沒有取得全部勝利,但是作為第一場遠離共和國本土,而且基本上與共和國的國家利益沒有關係的戰爭,能夠取得部分勝利,完成戰前訂下的目標,已經算得上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看得更加長遠一些,就能發現,中東戰爭是共和國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第一步。

    所謂萬事開頭難,能夠走好第一步,肯定是巨大的成功。

    作為過渡型領導人,顧衛民的最大成就不在對外征戰上,而是在國內建設上。當初王元慶選顧衛民做接替人,就是因為顧衛民擁有不錯的行政能力,在管理國家上肯定比顏靖宇好得多。

    問題是,顧衛民絕對不是王元慶那樣的“改革家”。

    從擔任國防部長期間的表現就看得出來,顧衛民是一個擅長處理小問題,卻不擅長把握大方向的行政型領導人。要不然,趙潤東當初也不會把他放在國務院總理的位置上,王元慶更不會讓他去處理政治改革遇到的眾多小麻煩。

    執政10年,顧衛民最大的成就就是“青山綠水計劃”。

    雖然這是一件為國為民的好事,還是關係到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更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與擁護,但是歸根結底,這是一件需要花很大的經曆來解決各種各樣的小問題,重在落實的行政事務,而不是開拓性的重大改革。

    必須承認,“青山綠水計劃”改變了整個共和國。

    往好的方麵說,該計劃可以看成是由紀佑國發起的“產業結構調整”的延續,或者說是演變升級。事實上,這也就是對“青山綠水計劃”的最高評價。雖然該計劃惠及每一個共和國公民,為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但是並沒從根本上解決共和國的問題,也沒有為中華民族的未來指明方向。

    也許有人認為,建設好家園比什麽都重要。

    如果在30年前的話,這麽做沒有錯。畢竟30年前的共和國還沒有受到人口老齡化困擾,也能依靠自身建設獲得發展動力。隨著共和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人口老齡化問題愈發突出,怎麽也不可能走回頭路。對共和國來說,出路就是霸占世界產業鏈的頂端,用全世界的資源支撐起中華民族的未來。實際上,這也正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策略,通過控製科技、金融與文化製高點。從全球掠奪資源,讓僅占全球人口5%的美國人過上極端奢侈的生活,並且通過金融風暴、經濟危機等等方式向其他國家轉嫁美國社會矛盾,維持美國社會的正常發展。雖然在21世紀初,幾乎所有人多認為,就算共和國能夠取代美國,也不可能走上美國的老路,因為地球上的資源就這麽點,而共和國的人口又是美國的數倍,如果共和國公民都像美國人那樣鋪張浪費,肯定會耗光全部資源。但是電力**之後,再也沒人懷疑共和國將取代美國,而且會成為美國那樣的國家。原因很簡單,隨著技術進步,製約人類文明發展的能源問題得到了解決,哪怕共和國的人口一直維持在10億左右,也不需要為資源問題擔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