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一章 換裝序幕(3/4)

作者:閃爍字數:1292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49

    2049年初,北方重工提前10個月完成了前期開發工作,將100套單兵作戰係統交付給共和國陸軍的測試部隊進行全麵測試。

    與電磁槍相比,單兵作戰係統的其他幾個組成部分更有看頭。

    單兵計算機不用多說了,作為第一種采用神經網絡計算機的單兵計算機,具備最基本的人工智能。不但能夠“聽懂”士兵下達的命令,還能根據作戰環境、士兵的狀況等等因素自動控製生命維持係統,最大限度的發揮士兵的潛能。比如在近距離突擊中,單兵計算機就會提高呼吸係統的含氧量,並且以弱電流刺激的方式,加快士兵的肌肉反應速度。而在潛伏的時候,單兵計算機就會降低呼吸係統的含氧量,減緩士兵的新陳代謝速度,並且用弱電流刺激士兵的神經係統,使其保持清醒。當然,要想具備這些功能,單兵計算機就得與生命維持係統配合使用。

    毫無疑問,生命維持係統絕對是“影子戰士”的一大亮點。雖然在最初的設計中,隻要求解放士兵的雙手,讓士兵能夠非常方便的獲取食物、飲水與高濃度空氣(在高原戰場上特別管用),但是該係統采用開放式設計原理,即可以根據實戰需要陸續增添其他功能,比如在實際使用中,很多生命維持係統都具備戰場急救功能,可以根據士兵的心跳、脈搏、血壓與心腦電波等等物理數據來判斷士兵的身體狀況,如果確定士兵受了重傷,就會主動向傷口注射凝固血清,甚至可以自動注射嗎啡等興奮劑,幫助士兵離開危險區域。當然,作為生命維持係統,自然有保溫保暖的功能,而且可以通過增添配套設備,具備處理士兵排泄物的能力(主要提供給特種部隊)。當然,要想讓生命維持係統發揮作用,還得看套在最外麵的單兵防護係統。

    自從美國陸軍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為所有士兵提供了單兵防護裝具之後,加強單兵防護能力成為了各個陸軍強國的共同追求目標。南海戰爭之後,共和國陸軍也開始為基層官兵配發防彈背心等簡單防護裝具,並且在半島戰爭爆發前全麵落實。可以說,現代戰爭的傷亡率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十分之一,單兵防護裝具全麵普及功不可沒。隨著武器性能提升,士兵對防護裝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在21世紀初還比較流行的凱夫拉防彈背心,到20年代末就連自衛武器的小口徑槍彈都防不了。如果不是高強度合金在30年代開始普及。恐怕單兵防護裝具將向“重型化”方向發展。問題是,即便到了40年代末,高強度合金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所以單兵防護裝的成本占了單兵作戰係統的30%,超過了戰鬥武器與單兵計算機,為最昂貴的子係統。如此一來,為了控製係統成本,其他方麵就得能省就省,能減就減。

    最倒黴的就是行走係統,也就是“外骨骼動力行走機構”。早在半島戰爭前,共和國陸軍就為特種部隊與偵察部隊配備了類似的設備,並且在攻打濟州島的時候派上了用場。問題是,“外骨骼係統”並沒在軍隊中全麵普及,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造價昂貴。中東戰爭前,共和國陸軍為偵察部隊緊急訂購了一批“外骨骼係統”,單價高達2400萬元,即便批量生產能夠把價格降低大約60%,單價也在1000萬元左右,即便裝備10個戰鬥單位戰鬥旅的大約6萬名官兵,也需要花費6000億元。即便到了2049年,共和國陸軍也不可能拿這麽多前來采購一種性能單一的裝備。正是如此,雖然陸軍明確要求未來單兵作戰係統中必須擁有行走係統,但是沒有明確要全額采購,而是根據需求采購。也就是說,行走係統將作為單兵作戰係統的功能強化模塊,隻裝備少數部隊。削減行走係統不僅降低了係統成本,還使另外一個重要係統間接受益,這就是能源係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