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五章 發展方向(1/4)

作者:閃爍字數:1361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53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五章 發展方向

    以航母為核心,不等於以航母為一切。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唯一在艦隊實力方麵追上了美國海軍,並且在戰爭中重創過美國海軍的海上力量,共和國海軍從一開始並不是以航母為核心,而是把潛艇當成了海軍的頭號力量。21世紀的幾場經典潛艇戰都與共和國海軍有關,而且所有重大戰果都是共和國海軍潛艇取得的。可以說,潛艇兵在共和國海軍中的影響力根深蒂固。林嘯雷出任海軍司令與總參謀長之後,共和國海軍仍然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的水下艦隊,而且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潛艇官兵。

    問題是,在林嘯雷的“大海軍”戰略中,潛艇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如果有人認為,“大海軍”隻是林嘯雷一廂情願,或者說隻是海軍的事情,與其他軍兵種、以及共和國基本戰略沒有多大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曆史上,所有海上強國的海軍建設目的都與國家基本戰略息息相關,脫離了國家基本戰略的海軍建設不會有任何成果,而沒有海軍建設支持的國家基本戰略也岌岌可危。換句話說,第四次印巴戰爭後,共和國當局沒有趁形式一片大好加快海軍建設速度,提出打造世界一流艦隊的建軍目的,直到半島戰爭之後。共和國當局才批準了海軍的擴軍計劃(當時林嘯雷已經是海軍參謀長),拉開了海軍擴軍序幕。歸根結底,不是共和國不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而是在半島戰爭之前,一支強大海軍能夠起到的作用並不明顯。

    總而言之,“大海軍”是共和國基本國家戰略的一部分。

    正是如此,林嘯雷才能按照他的想法來打造共和國海軍艦隊,並且在第三次軍事改革的大背景下,連續建造了上百艘大型戰艦,將共海軍艦隊規模由224艘(排水量在2500噸以上、航力超過7000海裏、具備遠洋航行與作戰能力的主力戰艦)擴大到342艘,海軍戰艦的總噸位也由125萬噸增長到185萬噸,使共和國海軍與美國海軍的差距縮小到20%以內,一舉打下了“全球海軍”的地位。

    艦隊規模擴大,直接結果就是打擊能力增強。

    事實上,這也正是“大海軍”與國家基本戰略的重合部分。

    雖然在半島戰爭中,共和國海軍艦隊的表演機會並不多,在海上唱主角的美國海軍的表現卻不夠理想,但是美國海軍在緊要關頭充當的“頂梁柱”作用給共和國當局,特別是高層領導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隨著與日本的戰爭變得無可避免,半島戰爭後,共和國當局就製訂了擴大海軍規模的計劃。雖然這隻是一個應急計劃,其中一些項目沒有可以持續發展的能力,比如為了封鎖日本本土,建造了很多小型艦艇,而這些艦艇在今後的戰爭中很難排上用場。事實上,日本戰爭之後,共和國就處理了很多小型艦艇。即便通過出售與租借等方式收回了部分成本,虧損也非常嚴重。但是不管怎麽說,共和國海軍在日本戰爭中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為戰勝日本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隨後的印度戰爭中,共和國海軍的遠征特遣艦隊更是再接再厲,拿下了印度洋的製海權,完成了對印度的戰略封鎖,阻止了美國的援助行動,為縮短戰爭時間做出了很大貢獻。

    從半島戰爭到日本戰爭、在到印度戰爭,共和國越打越強,對海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半島戰爭中,共和國當局對海軍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封鎖朝鮮半島,從側翼威脅日本,而沒有要求奪取製海權。而在半島戰爭之前,比如東海戰爭中,共和國海軍的作用更加有限,隻能破壞日本的製海權。隨著共和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有能力打造全球海軍,艦隊在戰爭中的作用也發生了變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