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五章 發展方向(3/4)

作者:閃爍字數:1361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53

    總而言之,對海軍來說,關鍵不是電磁炮的射程夠不夠,而是能不能打中目標。

    在對付弱小國家的局部戰爭中,這個問題還不突出。不管怎麽說,共和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戰略偵察與情報體係,共和國海軍也擁有非常先進的戰術偵察係統。在多兵種聯合作戰中,還可以依靠其他軍兵種提供的戰術信息。事實上,大部分時候,海軍的打擊行動都得到了其他部隊的支持。也就是說,找到1000千米外的目標,並且為裝備了螺旋電磁炮的大型戰艦指引目標不是什麽難事。

    問題是,在與超級強國的大規模戰爭中,要想引導炮擊就沒有這麽容易了。

    雖然在中東戰爭中,共和國海軍的大型戰艦沒有機會使用電磁炮轟擊地麵目標,但是美國海軍的大型戰艦一直是美軍、土軍與以軍的主要支援力量,由戰艦上電磁炮提供的炮火支援占到了整個戰爭中,美土以軍隊獲得的炮火支援的80%,即便在對地打擊中也占了大約30%的份額。問題是,美國海軍的炮火打擊效率並不高。不是因為美國海軍的電磁炮不夠先進,其使用的500磅級炮彈的威力與共和國海軍同期使用的450千克級炮彈的威力旗鼓相當,在撒布精度上還稍微好一點。真正的原因還是缺乏引導,即接受炮火支援的前線部隊沒有能夠發揮作用。因為沒有辦法對目標進行精確定位,特別是在打擊移動與半移動目標的時候,美國海軍炮火的效率非常低,所以在實戰應用中,美軍選擇了一個非常簡單、也非常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增強炮火密度,用火力來彌補精度。

    事實上,這也是共和國海軍在發展新一代巡洋艦與驅逐艦時首要考慮的問題。

    與陸軍裝備不同,排水量20000噸左右的巡洋艦與15000噸左右的驅逐艦在建成之後至少服役30年,有的甚至服役40年以上。因此當共和國海軍受中東戰爭刺激,在2041年年底決定見早新的大型戰艦時,就得考慮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當這些戰艦建成服役的時候,有沒有爆發世界大戰?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麽在設計的時候、準確的說,是在製定戰艦的戰術指標的時候,就得考慮到與美國海軍直接交戰的情況,也就得將戰艦的實戰能力擺在第一位。

    毫無疑問,這個問題決定了共和國海軍新一代大型戰艦的命運。

    從係統的角度看,這也正好與共和國海軍在半島戰爭之後,也就是強製電磁幹擾係統第一次實戰應用之後對未來海戰戰術做出的長遠考慮有很大的關係。要知道,在之前的幾場海戰中,反艦導彈的作戰效率一直不高,有的時候甚至需要由潛艇用重型魚雷來幹掉敵人的大型水麵戰艦。如果不能給予水麵戰艦更加有效的對海打擊手段,未來海戰中,水麵戰艦連存在的價值都沒有。

    正在這個大背景下,共和國海軍一直以極高的熱情在開發螺旋電磁炮。

    甚至可以說,共和國陸軍暫時沒有必要研製射程超過800千米的電磁炮時,海軍義無返顧的單獨承擔起了研製螺旋電磁炮的重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