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七章 一專多能(3/4)

作者:閃爍字數:1345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55

    從作戰能力上講,“青海湖”級確實是一種能力非常全麵的戰艦。

    對地打擊能力自然不用多說,3門螺旋電磁炮加120枚遠程巡航導彈、以及在必要時可以出動的3架艦載垂直起降飛機,構成了近中遠的打擊能力。能夠有效對付方圓2500千米內的地麵目標。防空能力也不必多說,作為“昆侖”級的縮小版,“青海湖”級除了將區域防空導彈的數量縮減到120枚之外,其他方麵沒有太大的差別,如果能夠配備“遠程能量攔截係統”的話,防空作戰能力絕對不在“昆侖”級之下。反潛作戰更不用多說,因為這本來就是驅逐艦的強項。隨著共和國海軍不再為航母戰鬥群配備遠洋護衛艦,驅逐艦成了艦隊裏最重要的反潛戰艦。因為巡洋艦很少執行反潛任務,而且航母戰鬥群內的巡洋艦數量隻有驅逐艦的三分之一,所以驅逐艦基本上是航母戰鬥群唯一的反潛力量。“青海湖”級擁有可以容納3架垂直起降飛機的機庫,必要的時候還能在飛行甲板上係留2架,因此能夠出動5家反潛巡邏機,加上戰艦上的火箭助推魚雷與電動反潛魚雷,構成了遠中近三層反潛火力封鎖線,能夠為航母提供最周到的保護。

    “青海湖”級的各種作戰能力中,真正值得重視的還是其對海作戰能力。

    雖然這艘滿載排水量超過21000噸的大型戰艦上總共有288具垂直發射管,可以攜帶同等數量的導彈,因此有能力攜帶反艦導彈。更重要的是,共和國的大部分遠程巡航導彈都有配套的反艦型號。但是與之前的任何一種驅逐艦相比,“青海湖”級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那就是沒有專門的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青海湖”級沒有專門的反艦導彈,其主要製海手段不是反艦導彈。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設計。

    要知道,即便在“昆侖”級巡洋艦上,也在飛行甲板的後方,也就是尾部艦炮群的前麵設置了一個專用的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能夠在一次攻擊中向1500千米內的敵艦發射48枚高超音速反艦導彈,而1支航母戰鬥群內的2到5艘巡洋艦同時發射反艦導彈就能形成飽和攻擊。因為取消了尾部艦炮群,主升力體的尾部結構也有所改變,所以“青海湖”級並沒有設置單獨的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

    毫無疑問,這個設計非常“大膽”。

    2047年初,共和國海軍在申請“青海湖”號建造費用的時候,向全體代表大會軍事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戰艦的詳細配製清單(這是必須的,因為不同的配製會導致建造費用出現重大差別),其中就沒有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因為提交給全體代表大會軍事委員會的裝備采購報告無法做到保密。所以當時西方新聞媒體普遍認為,“青海湖”號隻是該級驅逐艦的首艦,而且是一種高度模塊化的戰艦,共和國海軍完全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建造後繼戰艦的時候再采購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使“青海湖”號具備完善的對海作戰能力。雖然這個猜測沒有錯,第二批次的“青海湖”級驅逐艦的標準排水量增大到了17500噸,可以增加1個作戰模塊,其中就有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但是與第一批次的都沒有配備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第二批次的也隻有不到三分之一配備了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而且配備的不是射程超過1000千米,裝備了大當量戰鬥部的重型反艦導彈,而是射程僅有200千米、配備普通戰鬥部、隻能用來對付非戰鬥船隻的輕型反艦導彈。從使用上看,這些輕型反艦導彈隻能用在低強度戰鬥中,基本上不具備製海作戰能力。也就是說,“青海湖”級驅逐艦實際上沒有把反艦導彈當成主要的製海武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