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十五章 論爭(3/4)

作者:閃爍字數:1359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54

    受此影響,再次當選之後,契力亞科夫開始不遺餘力的加強軍備。

    實際上,在此之前,契力亞科夫就在做這方麵的工作了。

    望前追溯的話,俄羅斯與美國秘密同盟,也是契力亞科夫的功勞。雖然這很難讓人理解,因為在大部分人看來,一個在伊朗戰場上與美軍作戰、在車臣與美國情報機構交手、在裁軍談判中與美國鉤心鬥角的政治家,怎麽也不可能把美國當成盟友,但是別忘了,在政治家眼裏,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在擔任安全局首席副局長的時候,契力亞科夫就主張與美國修好,借助美國的力量鞏固俄羅斯在亞歐大陸上的地位,從而抗衡正在積極擴張的共和國。

    可以說,契力亞科夫能夠平步青雲,受到數位總統重用,與他的這一觀點不無關係。

    雖然伊朗戰爭將中俄友好關係推上巔峰,當時甚至有人認為,為了抗衡美國,兩個相鄰的大國會秘密結盟,但是常言說得好,盛極必衰,巔峰之後就是下坡路。從本質上講,共和國與俄羅斯能夠友好相處。原因隻有一個,即麵臨共同威脅。準確的說,伊朗戰爭前,麵對美國的霸權,共和國與俄羅斯都難以自保,隻有積極合作,才能獲得一席之地。伊朗戰爭之後,美國霸權衰落,共和國蒸蒸日上,加上全球性大蕭條產生的影響,共和國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自然走到了盡頭。

    客觀的講,謀變的不是俄羅斯,而是共和國。

    雖然在哈薩克斯坦事件之前,共和國並沒直接挑釁俄羅斯,甚至在某些關係到兩國根本利益的問題上有所顧忌,比如直到裴承毅上台,共和國都沒有吞並蒙古,但是出於本身利益需求,在一些與俄羅斯有關的問題上,共和國就沒那麽客氣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針對印度的3場戰爭。要知道,在俄羅斯的全球戰略中,印度絕對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棋子,而是俄羅斯最重視的友好國家之一,其地位甚至在共和國之上。可以說,在共和國必須借助印度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大前提下,與俄羅斯的關係、特別是基本層麵上的關係肯定不會好到哪裏去。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在2015年之後與共和國的國力差距日益懸殊,恐怕俄羅斯早就動手了。

    問題是,在2035年之前,能夠準確認識到這一點的俄羅斯人並不多。

    不管怎麽說,印度戰爭之前,中俄關係還是以合作為主。更重要的是,受全球性大蕭條的影響,俄羅斯還得借助共和國、或者說依靠共和國的龐大國內市場,不然俄羅斯的經濟將遭受滅頂之災。

    正是如此,印度戰爭之後,契力亞科夫才進入了俄羅斯高層決策圈。

    由此可見,契力亞科夫並不是天生的親美份子,甚至算不上貨真價實的親美派,可他絕對是個不折不扣的“大俄羅斯主義者”。在他眼裏,俄羅斯的利益高於一切,為此可以做出任何事情來。

    雖然對共和國來說,契力亞科夫絕對是個不受歡迎的家夥,但是換個角度來看,他比那些主張倒向美國的親美份子可愛得多。不管怎麽說,契力亞科夫不會為美國賣命,更加不會為了美國的利益出賣俄羅斯。說得更直接一點,如果對俄羅斯沒有好處,他肯定不會兌現秘密同盟條約。

    問題是,在俄羅斯,像契力亞科夫這樣的政治家已經非常少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