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二十七章 機會(3/4)

作者:閃爍字數:1364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05

    複合蓄電池隻是一個例子,其他尖端領域也有類似的情況。受此影響,俄羅斯的很多軍事現代化計劃都不得不推遲、甚至取消。比如俄羅斯陸軍早就提出更換主戰平台,承擔研製工作的企業也在2050年完成了全部設計,並且利用參與研製工作的美國克萊斯勒地麵裝備公司提供的設備製造了10多台樣車,供俄軍檢驗測試,而俄軍對新式地麵作戰平台的性能感到非常滿意,早就申請進行大批量生產,結果卻因為至關重要的12級複合蓄電池不能國產,隻能完全進口,而進口價格又居高不下,不得不一再拖延生產計劃,直到2057年也沒見到量產的可能性。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甚至可以說,切爾溫斯基堅決反對主動挑戰,就是因為俄羅斯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無法滿足戰爭的基本需求。

    受此影響,收到美國當局提供的技術文件後,俄羅斯駐美大使就按照早已部署好的計劃向美國國務院的聯絡官員提出了獲得現成工業生產設備,特別是工業生產線、高精度數控車床等等能夠迅速提升俄羅斯軍事工業生產能力的工業設備,並且希望美國在提供這些工業設備的同時派遣技術人員,幫助俄羅斯企業迅速獲得生產能力。為了表明重要性,俄羅斯大使還明確無誤的提到,如果不能獲得足以使俄羅斯堅持到戰爭結束的工業生產能力,俄羅斯當局肯定不會支持認為與主動挑起戰爭有關的決議,甚至有可能在戰爭期間保持中立,並不主動介入。

    說白了,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俄羅斯開始耍賴皮,甚至公然要挾美國。

    問題是,對此美國當局也無能為力。

    可以說,俄羅斯是否積極參戰要比俄羅斯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重要一百倍。

    說簡單點,如果俄羅斯真的袖手旁觀,任由美國單挑共和國。別說其他沒有與美國簽訂同盟條約的國家,恐怕很多西約集團成員國都會在戰爭問題上三思而後行,從而使美國在戰爭初期完全被動。

    對於俄羅斯的要求,美國當局表現得非常積極主動。

    10月7日,杜奇威與契力亞科夫再次通了熱線電話,主動提到了工業援助問題,承諾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幫助俄羅斯盡快建立起完善的現代軍事工業體係,並且幫助俄羅斯培養優秀的產業工人。

    當然,關鍵不是承諾,而是明確的時間表。

    因為俄羅斯不是第一次提出這種要求,早在幾年之前就多次提出,美國應該在合作方麵拿出誠意,盡快幫助俄羅斯建立起完善的軍事工業、以及基礎工業體係,使俄羅斯有能力在未來挑戰中自給自足,所以美國當局早就針對這一情況做了提前部署,美國國務院甚至成立了一個臨時性機構,專門負責對俄援助,並且根據俄羅斯的實際情況,不斷更新援助計劃的具體項目。

    在契力亞科夫提出具體要求後,杜奇威當場就做出了答複。

    雖然按照美國的政治體製,總統的權力受到國會製約,如果沒有得到國會支持,就算杜奇威做出了保證,也很難兌現,但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支持正在遭受苦難的英國,美國總統羅斯福就說服國會,出台了《租借法案》,為對外軍援提供了法理依據。因為這部法案牽涉到了眾多國家,所以在大戰結束之後不但沒有被廢除,還多次得到修改與加強,成為了美國對外關係的重要基石。說直接一點,隻要杜奇威覺得走正常法律途徑過於複雜,而且對美國國家利益有害,就可以根據該法案,以租借的方式為俄羅斯提供援助。重要的是,杜奇威首先得搞定最高法院的幾位**官,到時候就算與國會鬧翻臉,隻要最高法院做出的司法裁決對白宮有利,國會就很難推翻杜奇威的決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