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三十一章 兩重天(3/4)

作者:閃爍字數:1483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09

    不管怎麽說,在俄羅斯當局有所收斂之後,原本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國際局勢終於能夠喘口氣了。

    當然,隱藏在表象下麵的真實情況與看到的截然相反。

    根據美國新聞媒體透露,12月3日,雍玉剛回到共和國新都之後,還沒來得及回家換身衣服就被接到元首府,向裴承毅說明中亞五國之行的具體情況。也就是在這個晚上,共和國當局很有可能對局勢做出了新的判斷,認定俄羅斯會在表麵上服軟,卻會在暗地裏繼續加強戰爭準備工作。

    當天晚上,雍玉剛確實去了元首府,隻是沒有商討這些事情。

    實際情況是,直到12月6日,也就是俄羅斯當局宣布暫時不對第二批換裝的部隊進行部署調動的第二天,裴承毅才在元首府召開了高層會議,商討局勢變化,以及共和國應該采取的對策。

    從後來局勢的變化與發展來看,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共和國當局對局勢發展下了定論。

    毫無疑問,俄羅斯的“緩兵之計”未能收到任何效果。

    可以說,影響局勢的,仍然是美國的對俄軍事援助。在美國當局開出的裝備援助大單中,真正需要高度重視的不是那幾百架戰鬥機、上千輛主戰坦克、上百套電磁炮,而是數百架運輸機,特別是那些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戰術運輸機。印度戰爭與中東戰爭均證明,現代地麵戰爭中,兵力投送能力的重要性超過了火力投送能力,能否克敵製勝,首先就得看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將部隊送往戰場。由此可見,戰術空運部隊在現代地麵戰爭中的作用甚至超過了裝甲部隊,是衡量陸軍實力的頭號指標。以俄軍的編製標準、以及美軍戰術運輸機的空運能力,隻需要120架戰術運輸機就能在24小時之內將1個俄軍步兵師送到2000千米外的戰場上。如果同時出動240架戰術運輸機,則能在24小時之內空運2個步兵師,或者1個步兵師加1個獨立炮兵旅的全部主戰裝備。從持續行動的角度出發,240架戰術運輸機能夠在一場持續1周的戰役中向前線運送4個步兵師、或者與之相當的部隊。如果用來運送作戰物資。則能保證5到8個師的作戰需求。

    總而言之,美國提供的那幾百架戰術運輸機絕對是件大殺器。

    這批運輸機已經到達俄羅斯,正在由俄羅斯飛行員進行適應性訓練。

    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最快半個月,最遲到12月底,俄羅斯陸軍航空兵就能完全掌握這些運輸機,並且使其投入實戰。

    當然,這隻是俄羅斯發動戰爭的必要條件之一。

    眾所周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俄軍要想發起進攻,首先就得調運與囤積戰爭物資。

    與調動部隊相比,調運物資低調得多,也不容易引起重視。比如在8月份的時候,共和國就對西北、東北與朝鮮半島上的軍事物資儲備情況做了調整,隻引起了美國等國情報機構重視,並沒讓新聞媒體感到大驚小怪,也沒有受到輿論關注。同樣的,俄羅斯停止調動軍隊之後,就加快了物資調整與儲備工作。

    從軍事角度來看,判斷一支軍隊是在準備進攻,還是在準備防禦,除了看軍隊部署之外,主要就看物資調運與儲備。從戰術層麵上講,進攻開始前,都需要迅速、猛烈與集中的火力打擊,力求在第一時間撕開敵人的防線,為地麵進攻部隊打開突破口,因此需要將物資儲備在前線附近,並且集中囤積在火力支援部隊的駐紮地附近。與進攻相比,防禦對物資的分配與囤積方式的要求就完全相反了,因為不知道敵人會在哪個方向上發起進攻,以及會在什麽時候發起進攻,所以在前期準備中,物資都會分散儲存,而且盡可能的遠離戰線,由各地防禦部隊掌握。和平時期,幾乎所有國家的軍隊都處於戰略防禦狀態,至少守衛本土的軍隊都處於防禦狀態。如此一來,俄軍要想積極主動的發起進攻,就得在戰爭爆發前重新分配物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