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四十一章 毀天滅地(3/4)

作者:閃爍字數:1486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19

    這個觀點的前麵一半沒有錯,如果能夠擊落轟炸機,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問題是,後麵一半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關鍵隻有一點,即動能導彈能不能擊中高速飛行的戰略轟炸機。

    在攻擊地麵的導彈發射車的時候,動能導彈並沒有直接集中發射車。而是用落地爆炸時產生的破壞效果來摧毀附近的導彈發射車。動能導彈從發射到落地大約飛行百來妙,而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最大速度不到每小時100千米的導彈發射車最多沿公路行駛3000米,所以隻需要數枚動能導彈就能覆蓋發射車所在的區域,確保摧毀發射車。在同樣的時間內,巡航飛行速度在4馬赫以上的戰略轟炸機能夠飛行上百千米,而動能導彈沒有裝填炸藥,隻有在落地或者擊中目標的時候才會將動能釋放出來,所以要想擊中飛行中的轟炸機,至少需要數萬枚導彈進行全方位覆蓋。

    也許有人會說,應該給動能導彈裝上製導係統。

    暫且不說開放式製導係統會不會受到幹擾。在進入稠密大氣層之後,飛行速度高達每秒數千千米的動能導彈與空氣摩擦時將產生上萬攝氏度的高溫,而已知材料中,沒有哪種能夠承受如此高的溫度,也就無法在導彈上安裝探測窗口,無法讓製導係統獲取外界信息,製導也就無從談起了。正是如此,所有用來攻擊地麵目標與大氣層內懸浮目標的動能導彈都隻有最簡單的慣性製導係統,沒有精確製導係統。

    除了攻擊難度大之外,從外層空間精確跟蹤高速飛行的轟炸機也很困難。

    可以說,要想擊落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動重型製空戰鬥機,在預警機與地麵遠程雷達的引導下發起攻擊。

    毋庸置疑,戰略轟炸機不會在邊境線附近巡邏,俄羅斯也不缺乏戰略縱深。

    比如在這次攻擊中,4處導彈發射空域與共和國邊境線的距離均在1500千米以上。隔著這麽大段距離,就算製空戰鬥機有足夠的航程,也很難突破俄羅斯本土防空網,並且在重重阻攔之下完成攻擊行動。再說了,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上又不是沒有飛行員,遇到威脅之後,肯定會轉向逃逸,不會給敵人的戰鬥機靠近的機會。

    重要的是,無法精確跟蹤轟炸機,不等於無法探測到轟炸機,也不等於無法掌握轟炸機是否發射了導彈。隨著探測距離在5000千米以上的遠程戰略警戒雷達進入無源時代,部署在共和國西北與東北地區的兩部警戒雷達就能監視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並且對升空巡邏的轟炸機做大致定位。更重要的是,隻要俄羅斯的轟炸機發射了導彈,遠程警戒雷達就能探測到由此產生的電磁場擾動,從而發出警報。

    除了遠程警戒雷達,太空中還有專門用來探測巡航導彈的戰略預警衛星。

    總而言之,隻要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發射了巡航導彈,共和國天軍的戰略預警係統就會發出警報。

    當然,攔截導彈要比攔截轟炸機容易一點。

    在俄羅斯轟炸機發射了導彈之後,位於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上空的攔截衛星就進入了作戰狀態,而且所有配備了高能激光器的攔截衛星均在接到指令之後。自動攻擊探測到的高危目標。

    問題是,有攔截,自然就有反攔截手段。

    與彈道導彈相比,巡航導彈沒有速度優勢,也不能提前拋掉主發動機。相對而言,巡航導彈的唯一優勢就是能夠得到運載平台、也就是戰略轟炸機的支持。不管怎麽說,巡航導彈是彈藥,而不是武器平台,自主性非常有限,如果完全依靠巡航導彈自身的突防能力,肯定很那突破共和國的防禦網,甚至不大可能進入共和國領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