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擊(3/4)

作者:閃爍字數:1453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22

    問題是,總得想辦法應對新的挑戰。

    麵對這個難題,當時已經是國防部長的裴承毅把重擔交給了劉曉賓,即通過擴展國家戰略防禦係統的能力來對付增強了的戰略威脅。

    解決辦法並不複雜:通過提高係統的反應速度、增強打擊能力,爭取在俄羅斯的戰略潛艇發射第二枚潛射彈道導彈之前將其摧毀,以此將威脅降到最低限度。

    以共和國國家戰略防禦係統的能力,如果每艘俄軍戰略潛艇隻能發射1枚潛射彈道導彈,威脅還不是很大。事實上,根據科學計算得出的結果,每艘俄軍戰略潛艇發射3枚潛射彈道導彈也不會對國家戰略防禦係統造成太大的壓力,將導彈與彈頭全部攔截下來的概率仍然接近百分之百。

    當然,關鍵隻有一個,即如何阻止俄軍戰略潛艇繼續發射導彈。

    為此,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迅速發現與定位,二是迅速發起攻擊。

    第一個條件中,發現不難,戰略預警衛星就能辦到,關鍵就是定位。雖然戰略預警衛星能夠對升空的導彈進行大致定位,但是隻有在導彈的主發動機點火之後,發出的輻射信號才會被戰略預警衛星探測到。針對這種情況。幾個大國最新一代潛射戰略彈道導彈都采用了相應的應對技術,比如用高壓空氣或者高壓水流將導彈推出發射筒,用低溫初級助推發動機將導彈提升到數千千米的高度,再啟動主發動機,從而使戰略預警衛星發現導彈的時間大大延遲。當然,隻要是彈道導彈,就會在上升階段發出極為明顯的輻射信號,被戰略預警衛星探測到。

    事實上,這麽一來,反而解決了定位問題。

    說簡單點,在無法確切確定導彈的發射位置的時候,也就沒法精確確定潛艇的位置。

    如此一來,在攻擊的時候,除了要做到迅速之外,還要擴大打擊範圍,即用覆蓋式打擊來取代精確打擊。

    毋庸置疑,最理想的打擊武器肯定是核武器。

    問題是,《倫敦條約》明確規定核武器隻能部署在大氣層內,不能部署到外層空間。要想攻擊數千千米外的目標,不管是彈道導彈還是巡航導彈,都顯得鞭長莫及。雖然“區域性激光攔截係統”的反應速度能夠滿足要求,而且能量是以光速傳播的,但是戰略潛艇躲在海麵下,上方是幾十米厚的海水,而海水又是理想的散熱介質,威力再大的能量武器,也不可能對藏在海裏的潛艇構成威脅。

    顯然,隻能把希望寄托在動能武器上了。

    一枚50千克級的動能彈都能具有相當於2000噸TNT、也就是相當於1顆戰術核彈頭的威力,而且動能彈在攻擊的時候不會相互幹擾,如果能夠以合理的間隔向敵戰略潛艇所在的海域拋灑幾十枚、甚至幾百枚動能彈,即便不能直接命中潛艇,摧毀潛艇也不在話下。要知道,海水還是傳遞壓力的理想介質,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在海水中的傳遞效率比空氣中的高出上千倍。一枚動能彈就能摧毀方圓上千米之內的導彈發射車,就算潛艇比導彈發射車堅固得多,隻要讓動能彈落在幾百米之內,潛艇也難以幸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