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四十六章 由守轉攻(3/4)

作者:閃爍字數:1422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23

    毋庸置疑,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共和國與美國都是《倫敦條約》的受益國。

    正如劉曉賓所說,依靠《倫敦條約》規定的核查權利,共和國早就掌握了俄羅斯核武器庫的基本情況。

    問題是,作為俄羅斯這樣的國家,肯定不會心甘情願的任人宰割。

    正是受俄羅斯等中等核國家堅決要求影響,《倫敦條約》中並沒有明確規定核原料的最終處理方法,隻規定削減範圍內的核彈頭內的武器級濃縮鈾與濃縮鈈都要經過稀釋、即把濃度降低到可供具有增殖能力的核反應堆使用的最低濃度以下之後,才能封存,如何處理封存的核原料,則在執行過程中由各締約國談判解決。按照這一標準,濃縮鈾與濃縮鈈都得在稀釋到5%之下進行封存。因為俄羅斯一直沒有在最終處理方法上與其他締約國達成一致,所以銷毀核武器與拆毀核反應堆裏的核原料都在稀釋之後封存了起來,到戰爭爆發時,儲存在俄羅斯境內的核原料超過15000噸,其中大部分是濃度5%的鈾,隻有少部分是濃度5%的鈈。

    從理論上講,這些核原料可以製造數十萬枚原子彈。

    因為氘與氚是工業原料(最常見的就是用來做熒光劑),生產鋰化氘與鋰化氚又不是什麽難事,所以俄羅斯完全有能力利用這些核原料製造出足以毀滅地球的氫彈。

    當然,這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別的不說,要將濃度為5%的鈾與鈈提煉成武器級的濃縮鈾與濃縮鈈,就算俄羅斯不缺乏相關技術與工業生產能力,也不缺乏電能,光是生產離心機或者擴散機就得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原因很簡單,按照《倫敦條約》規定,在第二階段削減工作完成的時候,也就是2054年底,締約國都得銷毀全部用來提純核原料的工業設備,而且在接下來的12個月之內接受其他締約國的全麵核查。也就是說,在2056年底,俄羅斯就沒有可以使用的離心機與擴散機了。

    問題是,核查工作是否做得徹底到位。

    不可否認,核查工作肯定很全麵。也很仔細。隻有一點值得擔心,那就是像俄羅斯這種國土麵積極為廣闊、資源極為豐富、工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如果存心隱瞞,加上某些締約國暗中協助,肯定有可能保存部分原本應該銷毀報廢的核原料、甚至核彈頭,並且將其藏在不容易察覺到,就算察覺到了也難以核查的地方。別的不說,俄羅斯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至少有數千座沙俄與蘇聯時期修建的監獄,而且大部分都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有的距離最近的城鎮甚至有數百千米,要在這些地方藏匿幾顆核彈頭,肯定不是什麽難事。

    即便不考慮私藏核彈頭,也得考慮那上萬噸核原料產生的威脅。

    不說別的,如果俄羅斯當局在阿穆爾河、也就是黑龍江上遊傾倒數十千克鈈,哪怕不是武器級的鈈,也能造成全流域嚴重汙染,殺死河裏的所有生物不說,肯定會對沿岸城鎮裏的數十萬共和國公民構成致命威脅。要知道,鈈是世界已知的最毒的物質,如果平均撒播的話,大約一勺子,也就是10克鈈就能殺死全球100多億人,其毒性是砒霜(砷化镓)的百億倍。

    當然,這麽做的話,影響最大的是環境。

    站在俄羅斯當局的立場上,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15000噸高放射性與高毒性核原料絕對有更多的用途。暫且不說將這些核原料製造成髒彈,投向共和國,畢竟在戰略反擊都難以奏效的情況下,用髒彈進行的反擊也不會收到多大效果。隻說一點,即俄羅斯當局主動炸掉核武器庫,而且讓爆炸來得猛烈一點,再加上選擇比較恰當的時機,讓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隨著降雨雲層與寒冷氣流南下,共和國就得趕緊疏散本土北部的數億民眾。別忘了,這個時候正是一年中北風最盛行的時候,而吹向共和國本土的北風基本上來自俄羅斯,而且大都在俄羅斯境內生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