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五十六章 由海向陸(3/4)

作者:閃爍字數:1377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32

    事實上,這也是共和國海軍與俄羅斯海軍少有的幾次交戰之一。

    眾所周知,早在40年代末,俄羅斯當局就對海軍部署做出了全麵調整。將包括戰略潛艇在內的主力全部調往北方艦隊,僅在太平洋艦隊保留了少量水麵戰艦,主要以攻擊潛艇來削弱共和國海軍的製海權。說得實在一點,在此之前,俄羅斯當局還想與共和國海軍爭奪製海權,至少要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北太平洋與共和國海軍一決高下,而在此之後,俄羅斯當局完全放棄了與共和國海軍爭奪製海權的想法,太平洋艦隊存在的主要價值轉變為破壞共和國海軍的製海權。顯然,潛艇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是破壞製海權、而不是奪取製海權與控製製海權的利器。

    戰爭爆發的當天,準確的說,是在開戰後的24小時之內,在共和國海軍航空兵與天軍戰略轟炸機的全麵打擊下,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水麵戰艦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少數在鄂霍次克海活動的戰艦趁亂東進,趕在2057年的最後一天進入北太平洋,逃到了美國海軍與海軍航空兵的保護範圍內,而這些戰艦後來全部前往美國的海軍基地,並且先後被美國海軍強行征用。

    正如前麵提到的,真正有威脅的,就那幾艘潛艇。

    如果說,在這場海戰之前,俄羅斯海軍還對其潛艇有點信心的話,那麽在這場海戰之後,俄羅斯海軍就徹底絕望了。實戰證明,俄羅斯已經不是潛艇大國,不但在潛艇數量上遠遠比不上共和國與美國,還在潛艇性能上大大落後。暫且不管共和國海軍公布的戰果有沒有水分,至少在此之後,俄羅斯潛艇的威脅已經可以忽略不計,而且開赴戰場的兩棲突擊艦隊與海上基地船隊並未遭受任何損失。

    2057年12月31日,天色剛剛放亮,攻打勘察加半島的作戰行動就開始了。

    首先登場亮相的不是“長興島”海上基地,而是西太平洋兩棲突擊艦隊的2艘兩棲攻擊艦、以及由其搭載的2個大隊的近百架低空攻擊機。如果按照火力投送到達時間計算,最先投入戰鬥的則是護航艦隊裏的2艘多用途驅逐艦。低空攻擊機群還在飛往目標途中,這2艘驅逐艦發射的炮彈就落到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南麵的俄軍岸防陣地上,讓2個岸防導彈營的20多輛導彈發射車與2個岸防炮兵營的2套電磁炮係統還沒有來得及參戰就成了這場戰鬥的犧牲品。

    毫無疑問。2艘多用途驅逐艦的炮火確實單薄了一點。

    事實上,就算把2個大隊的低空攻擊機算上,火力投入也算不上雄厚。

    萬幸的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本來就是一座小鎮,即便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之一,防禦設施也不算完備。更重要的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隻是一座單純為潛艇提供支持的海軍基地,除了一套遠程防空係統之外,距離最近的防空力量是部署在鄂霍次克海北麵舍利霍夫灣西岸的海軍航空兵基地,而且這座基地平常隻部署了4架戰鬥機,不具備支持大機群活動的能力。

    按照共和國海軍陸戰隊的標準,在兩棲突擊艦隊的火力打擊結束後,登陸行動就可以開始了。按照正常戰術安排,陸戰隊官兵將搭乘垂直起降運輸機上岸,重型裝備則由登陸艇與氣墊船送上岸,建立灘頭陣地之後,再向內陸挺進。隻需要12個小時,陸戰隊就能完成首輪突擊任務,開辟一塊寬10多千米、縱深數千米的登陸場,然後等待後繼部隊到達,再去攻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