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六十章 關鍵點(1/4)

作者:閃爍字數:1412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36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六十章 關鍵點

    中美相互宣戰後。全世界都還沒有回過神來,第二場海戰就在太平洋上打響了。

    不得不承認,第三次世界大戰,特別是在中美相互宣戰後的48小時之內進行的幾場戰鬥與戰役算得上是人類戰爭史上最為緊湊,也最為快速的作戰行動。雖然有人將這種高節奏的作戰行動歸結於先進的科學技術,特別是通信技術與打擊手段,使得21世紀戰爭的節奏比以往的戰爭都要快得多。但是客觀的講,2058年1月1日到1月3日的48小時中,真正使戰爭加速的不是技術,而是提前製訂好的戰爭計劃。

    眾所周知,共和國與美國均提前製訂好了戰爭計劃。

    為了製訂出包括前期戰役行動在內的,相對完善的戰爭計劃,兩個超級大國不但提前好幾年做準備,還花費巨額資金構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計算機係統。要知道,共和國總參謀部為模擬戰爭進程搭建的超級計算機係統足足頂得上一支航母戰鬥群,五角大樓的超級計算機係統的價值也不會低到哪裏去。有了如此巨大的投入,加上好幾年的策劃時間,如果說雙方沒有準確判斷出初期戰爭進程的話,那絕對是在騙人。也就是說,戰爭初期的作戰行動都嚴格按照早已擬定好的戰爭計劃進行,前線指揮官的決策空間並不大。因此戰役也就顯得格外緊湊了。嚴格說來,發生在外層空間、印度洋與太平洋上的三次戰鬥並無先後順序,而是同時進行的,隻是受其他條件限製,爆發的時間有先有後。

    與印度洋上的戰鬥一樣,太平洋上的戰鬥也是以爭奪製海權為主。

    隻不過,這次雙方互換了位置,由共和國海軍進攻,美國海軍防禦。

    導致這一局麵的根本原因,還得從一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非常出名的火山島,也就是硫黃島說起。

    日本戰爭後,共和國以防止日本再度秘密研製核武器為名,不但強迫日本“割讓”琉球群島,還獲得了在日本本土的駐軍權。在2040年之前,受嚴重放射性汙染影響,共和國沒有向日本本土派遣駐軍。從2041年開始,確切時間是年底,即中東戰爭的大規模地麵戰鬥結束後不久,共和國宣布向日本派遣駐軍。也就在這個時候,共和國當局以核查日本是否藏匿核武器的名義,派遣軍隊占領了硫黃島。事實上,在日本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就根據日本當局提供的相關資料,派遣人員登上硫黃島,進行了實地勘察,確認日本隻在這座島嶼上修建了用於核試驗的支援設施,沒有在島上修建核試驗基地。也就安放與核試驗有關的設施與設備。這也很好理解,硫黃島是一座火山島,島上的折缽山是座活火山,除非日本人活得不耐煩了,不然不可能在火山口上進行核試驗。也正是如此,共和國才在2041年底利用當初沒有對折缽山進行全麵勘察為名,再次派遣人員登上硫黃島。這也很好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幾乎挖空了整座折缽山,將這座由火山灰與熔岩構成的山體變成了島上最大的軍事要塞,並且使美軍付出了更大的傷亡代價(硫黃島登陸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軍傷亡的戰役)。

    問題是,共和國派軍登上硫黃島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核查。

    說白了,在《倫敦條約》生效的情況下,就算軍國主義思想在日本複燃,日本當局也不會笨到開發核武器。

    共和國的目的隻一個,那就是控製硫黃島,將其變成西太平洋上的前進基地。

    如果硫黃島成為軍事基地,將使共和國的本土外圍防線向東挺進1500千米。更重要的是,硫黃島距離關島也就1000多千米,正好在戰術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內。所以還能使關島成為擺設。事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以巨大代價攻占硫黃島的唯一目的就是在這裏部署為B-29護航的P-51戰鬥機。也就是說,硫黃島的麵積足以使其成為一座能夠部署數百架戰鬥機的軍事基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