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六十七章 主力對決(3/5)

作者:閃爍字數:2783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43

    當時,從印度南部的海軍航空站、斯裏蘭卡的海軍基地、以及馬爾代夫福阿穆拉庫島機場起飛的遠程海上巡邏機多達40架,每架巡邏機上都有1部探測距離超過450千米的對海搜索雷達與1套探測距離超過250千米的光學雷達。因為有足夠多的巡邏機,所以每架巡邏機的航線都經過精心設計,並不是沿直線飛行,而且做到了相互重疊,確保不會因為某架巡邏機出故障、或者與基地失去聯係使偵察行動受到影響。當然,如果相鄰的兩架偵察機同時與基地失去聯係,基本上可以肯定不是出的故障,而是遭到敵機突然襲擊。

    有了如此密集的偵察網絡,自然不需要出動艦載偵察機。

    更重要的是,到這個時候為止,印度洋艦隊還沒有參與作戰行動,因此保留了完備的航空作戰能力。也就是說,3艘航母上各有150架重型戰鬥機,即便受超額搭載影響,一次最多隻能出動半數戰鬥機,考慮到回收的戰鬥機比出動的少得多的情況,也能將450架艦載戰鬥機分成2個攻擊波次,至少向美軍艦隊投射1500枚反艦導彈。如果不考慮艦隊防空的話,還能將導彈投射量提高到2700枚。

    事實上,在安排戰術的時候,印度洋艦隊的指揮官確實沒有考慮艦隊防空。

    原因很簡單,艦隊一直在馬爾代夫群島海域活動,即便南下,也不會離開岸基航空兵的掩護範圍。也就是說,在印度洋艦隊北麵,始終有一支規模在50架以上的岸基戰鬥機群在執行防空巡邏任務,而且隨時可以應艦隊召喚南下攔截敵機。更重要的是,隨著反艦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在無法擴大艦隊防空範圍的情況下,艦隊防空作戰往往演變成“艦隊反導作戰”,即以攔截敵機發射的反艦導彈為主。在這種戰鬥中,真正的主力是各艘戰艦上的防空與攔截係統,而不是在艦隊上空巡邏的防空戰鬥機。

    由此可見,共和國印度洋艦隊的指揮官做出了孤注一擲的選擇。

    從戰略上看,這一選擇也沒有多大問題。不管怎麽樣,首先得承認,海戰本身就是高消耗戰爭,即便是占據優勢的一方,也得為勝利付出高昂代價。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途島海戰中,美軍大獲全勝的代價是損失了“約克城”號航母與上百架艦載戰鬥機。而在大西洋上攔截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戰鬥中,英國海軍擁有所有優勢,結果還是損失了當時排水量最大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海戰中的損失將更加驚人。

    前麵已經提到,在印度洋戰場上,共和國海軍與美國海軍基本上在伯仲之間。

    可以說,共和國海軍要想不付出任何代價就取得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換個角度來看,就算損失了印度洋艦隊,如果能夠全殲第四艦隊、第六艦隊與第八艦隊,共和國海軍也能依靠南海艦隊奪取印度洋的絕對製海權,並且趁美軍無力增兵的大好機會,攻占迪戈加西亞島、吉布提,甚至攻擊達爾文港與珀斯,拔除美軍在印度洋上的基地,甚至有機會進軍南非。

    總而言之,如果能夠用印度洋艦隊交換3支美軍艦隊,絕對是劃算的買賣。

    當然,從艦隊指揮官的立場出發,自然希望取得一場完美的勝利。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共和國海軍也確實有機會取得一場完美的勝利。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大約在戰場時間13點30分左右,美軍艦隊到達迪戈加西亞群島西北海域,此時距離馬爾代夫群島最南端的甘島不到1000千米,距離駐紮了共和國海軍遠程海上巡邏機的福阿穆拉庫道也隻有1000千米左右。因為當時印度洋艦隊還沒有全速南下,所以與美軍艦隊的距離應該在1800到2000千米之間。

    也就在這個時候,第一架遠程巡邏機發現了美軍艦隊。

    準確的說,不是美軍艦隊,而是美軍艦隊派來的防空戰鬥機。

    美軍的作戰記錄中說得非常明確,艦隊裏的無線電探測設備發現了遠程海上巡邏機發出的無線電信號之後,因為距離太近,而且巡邏機正在向艦隊方向逼近,所以航空軍官按照作戰條令派出了防空戰鬥機。為了確保艦隊安全,戰鬥機是從航母上起飛的,而不是讓正在艦隊附近巡邏的戰鬥機前去攔截。

    這場毫無懸念的空戰點燃了6日下午的海戰。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共和國海軍不可能確定美軍艦隊的具體方位,原因很簡單,美軍防空戰鬥機是以被動尋的的方式發起攻擊的,並沒有發出無線電輻射,遠程海上巡邏機是在被導彈擊中之前才發現遭到攻擊。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美軍艦隊肯定就在附近,而且不會太遠。從理論上講,美軍戰艦上的被動探測係統對遠程海上巡邏機對海搜索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的探測距離要比雷達對戰艦的探測距離稍微遠一點,但是不會遠太多,畢竟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受地球表麵曲率影響,不可能傳得太遠。更重要的是,美國海軍應該掌握了共和國海軍岸基遠程海上巡邏機所使用的對海搜索雷達的具體性能數據,因為美軍艦隊已經非常靠近迪戈加西亞,也就在印度洋艦隊的打擊範圍之內,所以在沒有受到威脅,即沒有進入巡邏機的搜索範圍、或者說不會進入巡邏機搜索範圍的情況下,肯定沒有理由主動攻擊巡邏機。由此可以推斷,美軍艦隊就在這架被擊落的巡邏機的航線延長點上,而且距離巡邏機被擊落的地點在450千米以上,但是不會超過600千米。算上巡邏機上的對海搜索雷達對側向區域的探測範圍,就可以大致確定美軍艦隊在當時所在的大致海域了。考慮到美軍艦隊會在受到威脅後轉向,加上艦隊的航行速度,可以得出一個以時間為函數的美軍艦隊活動區域方程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